走近巨匠 陶行知簡介(倡導生活教育的「人民教育家」)

2022-10-07陶行知

陶行知為《百年巨匠》第二季教育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也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他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重視農村教育,認為在農民普及教育至關重要。他也培養出大批革命人才,並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稱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稱其“萬世師表”。

在近代中國,與晏陽初齊名的平民教育家,就是陶行知。他曾和晏陽初一同推廣平民教育,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他崇尚科教救國的思想,提倡推行平民教育,創辦了曉莊師範等學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以及終身學習等理論。

在中國整個教育史上,他佔據著難以克服的地位。他尤其重視鄉村教育,認為只有鄉村教育搞好,鄉村的生活才能徹底改變。陶行知也特別重視初等教育,認為「全民族的命運都操在小學教員的手中」。這些觀點,在當代仍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陶行知,1891年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 “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這是陶行知尚未出校園時,立下的志向。

1914年,陶行知赴伊利諾大學留學並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教育,師從美國教育家杜威、孟祿、克伯屈等。放棄政治學從事教育學,是因為他體認到政治不能救國,而教育之於一個國家的意義,卻是無比重大。

陶行知就讀伊利諾大學時的留影

陶行知是杜威的得意門生,在校期間成績優秀,校方多次邀請他繼續深造,但是陶行知拒絕了。 1917年秋,他回到中國,踏上了投身教育、報效祖國的神聖道路。在歸國路上,與同學們暢談自己今後的理想時,陶行知說他希望全體中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此後,陶行知開始了創意又充滿艱辛的教育生涯。他最早注意到鄉村的教育議題,提倡平民教育運動。 1923年,他與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之後又奔赴各地設立平民識字讀書處和平民學校,大力推動平民教育運動的發展。

在晏陽初的「定縣模式」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開始了自己的「試驗田」-南京曉莊師範學院,自任校長。不久,他又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鄉村幼兒園-燕子磯幼稚園。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核心教育理論。為了驗證自己的教育理論,陶行知和他的夥伴晏陽初一樣,脫下整潔的西裝,穿上農民的衣服,住在茅草屋子中,和農民們打成一片,普及鄉村教育。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的第二個著名教育理論,他認為,自從人類存在於這個地球之上,社會就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而這個社會的掌控權,從來不在大眾手中,要把有限的資源和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統治階級不肯把均等的教育機會讓給普通的百姓。因此,陶行知反對這種教育的禁制,主張“社會即是學校”,要擴大教育的內容、材料和方法,讓人都能獲得均等的教育機會。

陶行知(右)勉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團結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

在宣傳教育機會均等的同時,陶行知對教育方法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任何人來說,教育都意味著一種方法,方法就意味著遵循某種規則。但樹立規則,不是將學生抓來像鳥一樣裝在籠子裡,而是要順其自然,找到最佳的教育傳授管道。

陶行知畢生都在從事高等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平民教育、鄉村師範教育、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他身體力行,完成了自己少年時代的夢想,在所有的教育領域中,留下了自己努力的足跡。很多教育領域他都是發起人,譬如終身教育,他是最早提倡的,也是將其闡述得最為透徹的人。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最重要的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要讓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繼續不斷地共同求進步的決心。

陶行知畢生都在實踐平民教育,這種精神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毛澤東評價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轉的當今世界,在城鄉差異較大的中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無疑值得更加關注和思索。

文章來源 | 《百年海歸 創新中國》人民出版社

聲明 | 文章及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眾號已標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即作處理。

監製 | 衎堂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大型文化計畫《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計畫、慶祝建黨100週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計畫和紀錄影重點項目(2018),也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款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 《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於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於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將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內外134電視台播出,廣受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 《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受眾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由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大學。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並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詮釋和展示文化自信、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