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簡介與事蹟(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陶行知)

2023-01-11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殲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景星學社社員。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 1915年入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約翰‧杜威、攻讀教育博士。 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 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所做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 1933年,他與厲麟似等來自政學兩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於上海逝世,享年55歲。

人物評價: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所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近代中國的危機多難,也使「教育救國」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夢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實踐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誌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 (人民網評)

陶行知不僅是個很有創意的教育家,也是個勇敢的優秀的反法西斯鬥士。

軼事典故: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但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表示你很尊敬我,我應該獎你。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大喊:「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最後演講

由於國民黨反動派阻撓和迫害,育才學校已難以在四川重慶附近生存。 1946年4月,陶行知風塵赴赴來到上海,一方面尋找新的育才學校地址,一方面為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奔走吶喊,他在三個多月內演講一百多次,並積極籌組「中國國際人權保障會」。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學講演《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24日,在儲能中學舉行的上海教育界歡迎會上演講。在大任小學、聖約翰大學、大同中學、滬江大學……到處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 6月23日,上海各界爭取和平反對內戰代表團赴京請願,陶行知在北站五萬人歡送大會上發表演說。陶行知大聲呼籲:「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們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裝的民主太醜了,我們需要真正的民主!」6月25日,陶行知在國際飯店代表54個人民團體舉行外國記者招待會上,要求美軍立即撤退。 6月29日,陶行知與郭沫若、沈鈞儒等發起《緻美國人民書》。 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先後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亦被列為黑名單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準備,一面繼續堅持鬥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他寫信激勵育才師生為民主鬥爭「再接再厲,前僕後繼,屢敗屢戰,以底於成。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健康過損,受李、聞事件的刺激又過深,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愛棠路愛棠新村13號突然逝世。 ,經沈鈞儒行醫的兒子診斷判明還屬因腦溢血病亡。教育旗手,民主運動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也舉行陶行知追悼會,毛澤東送的挽詞是:「痛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來源:歷史人物傳奇故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