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捨,所以懷念
「她或許被娛樂,但她從不娛樂,她用純真的藝術溫暖我們的心靈,她用追夢的腳步延展生命的旅程。所有喜愛她的人都將見證,她永駐這個世界,因為光明,因為歌聲。她是個歌手,但又不只是個歌手,她的光芒遠不止於照耀在歌唱領域,人們親切地稱她為天使。
2013年的夏天,在圈中已小有名氣的姚貝娜毅然站上了「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一曲《也許明天》技驚四座,那個夏天她雖未奪冠,卻人氣第一,一夜紅透,更多的人開始熟知了這位寶藏女孩。
在參加「中國好聲音」之前,她就演唱了大熱電視劇《甄嬛傳》的主題曲,可惜歌紅人未紅;再向前挖,發現她27歲就贏得了青歌賽冠軍,並且是唯一的“百分歌手”,實力超群;再向下挖,她又是一位勇敢堅強的女孩、抗癌戰士,年僅30歲確診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術,經歷7次化療,患癌期間堅持錄製《紅顏劫》,花了半年時間戰勝癌症重返舞台。
然而,上帝沒有更多地憐憫這位勇敢堅毅的女孩,2014年姚貝娜乳癌復發,2015年1月16日下午4點55分,天堂召回了她的天使。
因為不捨,所以懷念。資深媒體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資深記者範洪濤執筆完成的傳記《姚貝娜:一個用生命歌唱的女孩》,對姚貝娜的一生作了詳盡的整理,匯聚了更多一手資料,也剖析了一些鮮不為人知的細節與情感。這個創作過程,得到了姚父姚母的支持與認同。
“姚貝娜身上有太多的值得記住對的閃光點。這是我的寫作動機”,“這麼多年來,貝殼們對姚貝娜的不離不棄,是我最大的寫作動力。在寫作過程中,他們無私地提供了很多線索和資料”,作者在後記中這樣表述。
作者範洪濤也是姚貝娜尊敬的長輩、姚父姚母的多年好友。姚父姚母為這本傳記親自作序,「感謝多年的好朋友範洪濤,他幾乎陪我們經歷了一切。當他把這部書稿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唯有感動感激。細讀文字,那曾經熟悉的一幕幕過往重現眼前,令人悲喜交加,淚流滿面”,顯然,再也沒有人比範洪濤更適合寫這本書、做這件事了。
全書五大部分再現生命力量
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姚家有女、築夢北京、聲名大噪、娜樣芳華、生命絕唱。從姚貝娜生命開始的地方一直記述到生命的終結與延續,一生悲喜歷歷在目。
1、姚家有女
「她的童年被幸福所包裹,又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孤獨。這造就了她乖巧單純卻又敏感任性,善解人意卻又特立獨行的性格。很小的時候,她就顯露出超常的音樂天賦。
姚父姚母都是道道的武漢人,自小習樂,姚父努力刻苦,姚母天賦異禀,1972年一同考入湖北藝術專科學校(現武漢音樂學院)戲劇系聲樂專業,是同班同學,又都名列前茅。貝娜的到來正值姚父姚母事業上升期,“一個聲樂演員在舞台上的黃金期也就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了”,幾番思量,姚母決定犧牲自己藝術生命,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臨產前一個多月,義大利世界知名男中音歌手吉諾·貝基來中國講學,姚父大受震撼,並敬意油生,欣然以此為胎兒取名,「貝娜」之名由此而來。
出身音樂世家,姚貝娜也頗有天分,小時便天賦顯露,9歲在湖北電視台國慶文藝晚會登台唱跳,從此開始很多歌曲的錄音、晚會演唱。雖然姚父主要從事美聲唱法教學,但小姚貝娜更青睞流行歌曲,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武漢晚報》發表作文《我想當歌星》,「歌星夢」大概是在那時就埋下了。
2、築夢北京
「她不算是個勤奮的學生,但極高的音樂悟性讓她順風順水。十分罕見的是,她學的是民族唱法,但在參加藝術實踐時卻大多是以流行歌手的身份亮相。 」
如願考上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期間,姚貝娜是同學的「開心果」。 “你最可愛的地方,就是真實,總是毫不介意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糗事,雖然那樣會讓我們笑暈過去”,“你是罕見的固定音高,作曲理論係也看不見得有幾個”,“更叫我大開眼界的是,一個學聲樂的學生,還會彈奏蕭邦的《革命》”,“大二的時候,學校青歌賽選拔,你唱李玟的《我的情人》,那歌聲,那表演,那電臀,不選你選誰啊”,這就是大學同寢室同學張芷瑈眼裡的姚貝娜。
擔綱音樂劇《金沙》,音樂圈從此知道有一個女歌手叫姚貝娜。面試女一號時,原本要準備三十分鐘的歌,姚貝娜拿到譜子僅七八分鐘就完美展現,曾滿世界尋找女一號的著名音樂人三寶後來說:「這個女孩一唱,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聲音。
3、聲名大噪
“從中學生、大學生到海軍軍官,姚貝娜的年齡正在增長,身份在變化,但執著不變的是對音樂藝術的追求。”
姚貝娜三戰“青歌賽”,首位百分冠軍,登上唱歌生涯的第一座高峰。第一次參賽是在高一,獲湖北賽區第二,央視決賽「螢幕獎」;第二次正值二十五歲,代表海軍政治部參賽,獲通俗唱法個人賽銀獎第一名;第三次是兩年後,作為海軍政治部的選手再次參賽,複賽第一,決賽獲個人單項金獎,團體銀獎。再往後,她成為「青歌賽」史上最年輕的評審。
為了無比喜愛的流行歌曲,為了更自由的舞台,姚貝娜選擇告別海政文工團,開始北漂逐夢。 “她選擇離開海政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跟她說了,還要繼續努力,別把自己荒廢了。這孩子不錯,大家都說她是'姚一遍'”,著名音樂家徐沛東這樣告訴姚父。 「姚一遍」可以做到“隨叫隨到,說錄就錄”,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和出眾的嗓音條件,姚貝娜很快在北京音樂圈打響了名號,有口皆碑。
4、娜樣芳華
「音樂成了她戰勝病魔的一劑靈丹妙藥。病魔沒有嚇到她,相反,她用歌聲驅逐了病魔。”
就在姚貝娜如她所願自由自在地唱著她喜歡的流行歌曲的時候,被確診為乳癌。
5月31日,姚貝娜以一顆勇敢的大心臟,同時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和整形再造手術,隨後是7次化療,最終被醫生告知「完全康復」。
治病期間,姚貝娜收到了著名音樂人劉歡的邀請,演唱電視劇《甄嬛傳》的插曲。這次,她在劉歡面前漂流盡致地展現了「姚一遍」的風采。
放歌“中國好聲音”,雖然一波三折,卻讓姚貝娜攀上唱歌生涯的又一座高峰,正式躋身中國超一流流行歌手的行列。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好聲音」在第一季製作時就曾找到姚貝娜。以「姚一遍」的實力大放異彩是板上釘釘的事,可商業化的運作並非實力可以抗衡,臨陣換歌,惜敗落幕。但是姚貝娜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這一戰,讓大眾徹底認識了她。
5、生命絕唱
“那麼多素不相識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她的告別儀式,既是為她的歌聲所感染,也是為她的善良堅強所感動。”
2014年,完成「Hi歌」錄製,姚貝娜咳嗽不止,醫院檢查發現癌細胞又回來了、轉移了、擴散了……生命進入倒數計時時,想要捐獻遺體的姚貝娜最終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讓四個人重獲光明。 2015年1月15日,在ICU堅持了5天的姚貝娜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三十四歲。
人雖香消玉殞,但歌唱的力量永存。女兒離世,雖有萬般不捨,姚父姚母還是將貝娜的遺物拿出義賣,拍賣的善款最終捐獻給遙遠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建立“貝娜音樂教室”,將貝娜最愛的音樂帶給遠方的孩子。 2019年,姚父姚母斥資300萬元,在武漢音樂學院設立“姚貝娜音樂獎”,激勵支持那些優秀的音樂學子。受到貝娜的影響,姚父姚母也簽了捐眼角膜自願書…
“人有的時候是要有點飛蛾撲火的態度,不壯烈一點,怎麼能體會得到火焰的強大氣勢”,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從姚貝娜的話語中聽出她的堅強、樂觀、不屈,以及對綻放生命的渴望。
所以,稱她為“一個用生命歌唱的女孩”,是最為貼切的定位與讚譽。
遲到的創作,豐富的內容
早在姚貝娜剛過世不久,就有出版社提出為姚貝娜出書,後來又有作家提出為姚貝娜立傳,但是,姚貝娜的父母姚峰、李信敏一概謝絕了這些好意,因為,一向低調的他們不想給大眾造成一種錯覺,以為他們是在炒作女兒。
2019年,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學教授夏德元與他的師弟、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資深記者範洪濤兩人在聊出版選題時,兩人都覺得姚貝娜是個很好的寫作題材。終於,憑著多年來的友誼與信任,姚父姚母終於答應並正式授權範洪濤創作。
最初的想法是採取口述筆錄的方式,由姚父姚母講述姚貝娜的故事。但是,當初稿完成後,姚父姚母和範洪濤都覺得不理想,於是,決定推倒重來,改為範洪濤獨立創作。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採訪帶來了巨大困擾,身為新聞記者,擅長面對面採訪的範洪濤不得不採取電話、微信的方式隔空採訪。
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撈仔、董華、譚維維、呂繼宏等一大批藝術家的支持,得到了無數貝殼們的支持。不得不提的還有姚父姚母,對往事的回憶,於他倆而言就是一種心靈的撕裂與煎熬,常常是淚雨滂沱,無法自抑。看到他們痛苦的樣子,作者曾經有過放棄的念頭。
為了真實地再現姚貝娜的一生,除了文字盡量真實地還原歷史外,還收集了姚貝娜的許多照片,從某種意見上說,這本書稱得上是圖文並茂,其中有一些照片是首次公之於眾。
為了最大地回饋讀者,出版社特地精心設計了七張紀念卡,以此為彩蛋隨書贈送(當專屬)。這七張紀念卡,以姚貝娜的照片為主,兼有姚貝娜說過的話和她生前的簽名。而選用七張,則是以此紀念姚貝娜離世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