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在多次受到核威脅的情況下。為了真正昂首挺胸,我們只能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研究起這項世界前沿的技術來。
蘇聯的核武尚且有美國人的洩密,而我們一開場就是一張白紙,只能靠自己。
在那個年代,這類技術是核子國家的最高機密,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不管是原子彈還是氫彈研究,都完全毫無基礎,兩眼一抹黑,沒有任何數據和經驗可以參考借鑒。
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之下,於敏老先生帶頭突破了世界難題。
於老先生是那一代中國脊樑的代表。
1927年8月16日,他在天津寧河出生,有幸能進入學堂接受教育,從小就表現優異。
在他年少時,正是中國被人欺凌之時。 中國貧弱,其他國家都想過來插一腳,吃我們的血肉,沒多久日本又開始大舉侵略,中國人只能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四處奔波逃命。
這些血淋淋的現實,都讓小小年紀的於敏深深感受到了落後和苦難所帶來的後果。
1944年,在勤奮學習後他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沒兩年就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物理。
於是他就離開現在的學院,轉係到物理學院,開始從頭學習物理專業的知識。在努力和天賦的作用下,他一直是同儕中學術研究的佼佼者。
之後他順利考研,繼續著自己熱愛的實體工作。他的導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來評價這個少年人:「沒看過物理像於敏這麼好的。」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於老先生是個脾氣溫和的學者,行為生活都十分簡單,他沒有其他的生活追求,科學研究計畫就是他的一切。他的魅力在實驗室裡,在冷靜理性分析實驗過程中。
也就是從這時起,國家有了研究需求,一心愛國的他自然是積極響應,不顧一切投身進了這項研究工作。
從進入專案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了默默無聞無人知曉的二十八年的工作生活。這段期間,家人朋友找不到他,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什麼。
直到後來成果出來,他的妻子孫玉芹才知道丈夫原來有如此使命。 她曾感慨:「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在當時的環境之下,他們的工作開展的極其艱難,這種困難不僅在於內容,更在於需要對自己的親屬高度保密,與家人長期分開,這該是何等的精神壓力!
但是他們堅持下來了,在國家面前,於老先生和他的同事們都將自己的小家庭拋之腦後,達到了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人格高度。
在實驗過程中,由於所使用的試驗品危險性極高,許多意外根本無法避免。
在一次熱試驗中,於老先生身體狀況突然惡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醫院進行簡單治療。在稍微緩和一點之後,他再次不顧勸告回到崗位。
這樣的情況不只一次。 他曾經坦言,在研究過程中,自己有三次差點被意外奪去生命。
人生有幾個二十八年呢?一個孩童成為壯年人,生活產品也都已經更新換代無數次。於老先生的毅力和忍耐力讓我們敬佩,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梁。他讓中國擁有了足以令世界敬畏的力量。
現如今,於敏構型依舊是世界上僅有兩種氫彈構型之一。
從原子彈走到氫彈,其他國家走了七年,而中國只用了兩年八個月,這其中少不了於老先生和其他默默奮鬥者的貢獻。
如今的世界依然有戰火,我們能夠安樂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中,背後是於老等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