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誰設計的(修都江堰的是李冰父子?李冰的兒子直到宋朝才出現)

2022-12-12李冰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提到都江堰,大家都知道是秦國的李冰父子所建造。也正是因為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這才徹底解決了四川盆地多發水患的大問題,讓這個洪澇之地變成天府之國。

所以蜀人為了感激李冰父子,為其建造了著名的二王廟來紀念。

李冰

甚至到了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都江堰依然在發揮防洪防澇的重要作用,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廟依然香火旺盛。

但有個問題:都江堰是李冰所修無論是《史記》、《漢書》等史料記載,還是出土文物都有佐證;而李冰兒子卻罕見於史籍記載,就算到今天也僅有一個「李二郎」的名號,李冰兒子真的有這個人嗎?

李冰

李冰修建都江堰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在《史記-河渠書》中,司馬遷提到了秦國時期蜀郡太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但是司馬遷只記載了秦國時期蜀守的名字叫“冰”,姓啥都沒有寫下來。

蜀守冰鑿離碓,闢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河渠書

等到東漢時期,班固根據《史記》重新寫《漢書》,在參考《河渠書》寫《溝洫志》的時候,終於把李冰的名和姓都給考證出來了。

於蜀,則蜀守李冰鑿離碓,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溝洫志

但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沒有提到李冰有個兒子李二郎,也沒有提到李冰父子一起修建都江堰的事。李冰大致生存於西元前256年—西元前251年的秦昭王時期,也是史學家推算出來的。

李冰

1974年3月3日,在都江堰外江閘下游出土了一座東漢時期的石像,根據石像前胸及兩袖的題字,」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大家判斷出這正是李冰石像。但這裡也沒有提到李冰兒子的事蹟。

漢代以後,各朝代時期的史料記載也沒有提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概念,在《唐書地理志》之中記載了當時李冰的神廟被稱為「大郎廟」:

「大郎(王)廟,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陽,蜀太守李冰神祠。」

關於李冰父子治水的記載,最早是在南朝梁李膺的《治水記》中,裡面提到「蜀守父子擒健蛙,囚於離堆之趾」的記述,但是李冰兒子的名字叫啥也沒有記載。

李冰

不過等到了隋唐時期,除了祭祀李冰的“大郎廟”,還有了“二郎廟”。

蜀地樸素的二郎神的信仰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有專家考證「二郎神」最早更多的是來自於羌、藏等少數民族,他們當時有在額頭刺青表示勇氣、視力的含義,給外人看來就是如同長了第三隻眼。

等到唐代的時候,二郎信仰已經完全融合於蜀地,而且因為李冰治水故事的流傳,二郎神也有很大一部分神格是司水。

在唐末五代時期,二郎神的信仰在蜀地影響力極大,民間都信奉二郎神。

李冰

於是兩代割據蜀主王衍和孟暶都認識到了二郎信仰對於維護政權統治的重要作用,於是在官方的推波助瀾之下,二郎神就成為了具有戰鬥屬性,能護國愛民的護國大神。

宋代的張唐英在《蜀禱杌》中,記載當時蜀地官方、民間“俱喜作灌口二郎之像”,祭祀規模極為盛大。

宋朝建立後,雖然平定了蜀地,在唐代之後再一次建立了全國的統一政權。但蜀地在二郎信仰的加持之下,各種反抗也是層出不窮,比如宋初著名的王小波、李順大起義就有護國/蜀國大神二郎神信仰的影子在其中。

李冰

有鑑於此情況,於是宋朝直接強硬下令,禁止蜀地祭祀二郎神。

但是強硬的禁令並沒有太多效果,二郎神信仰大不了轉入地下,照樣存在。

等到宋仁宗的時候,宋朝終於想到了一個好主意:神格替換!

宋仁宗下旨欽定二郎神並不是什麼蜀地的護國大神,而是李冰的第二個兒子,和李冰是父子關係,允許蜀地重新祭祀二郎神,不過要和李冰一起祭祀{/b }!

《宋會要》記載:「宋仁宗嘉佑八年封永康軍廣濟王廟郎君神為惠靈侯。神即李冰次子。」

宋代透過這種手段,用官方解釋權,重新建構了二郎神的信仰,徹底割斷二郎神與地域(蜀地)的連結。

李冰

於是我們看到之後的記載,李冰修建都江堰就變成了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李冰的兒子就叫李二郎。

從宋代之後,元、明、清歷代帝王都認可二郎神就是李冰的第二個兒子。

到了元朝,又對李冰父子的神格再次加封為王:秦蜀郡太守李冰為聖德廣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為英烈昭惠靈顯仁祐王。

於是祭祀李冰父子的廟也升格成了「二王廟」。

李冰

而元代人認為,李二郎的名字也不雅觀,又專門給李二郎起了新的名字,只不過可能是因為想到這一事情的人太多,李二郎的新名字多達三個。

分別叫做:李昱、李泰、李兆。

但這些新名字都沒有流傳開來,依然是李二郎的名字最為人所知。

這就是修建都江堰怎麼從李冰變成李冰父子的故事,歡迎關注以史為鑑,分享給你有趣的歷史故事。

文/以史為鑑

圖/網路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四個二郎之謎》、《李二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