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張純如生平簡介(作者張純如:36歲飲彈自盡,死前曾懷疑兒子自閉症)

2022-11-08張純如

2004年11月9日,是張純如母親張盈盈一輩子也不會忘卻的日子,這天一早,女婿布瑞特電話告訴了她女兒失蹤的消息。

張純如

張盈盈與張純如

人都說“母子連心”,聽到女兒失踪消息後,她心裡“咯噔”一下後便有了極其不詳的預感。

這不是女兒第一次失踪,自從被診斷為憂鬱症並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女兒的狀態就一直不大好,此前,她曾經幾次失踪過。

但這一次,張盈盈明顯感覺到不同,她覺得:這次,她可能再也沒辦法把女兒帶回家了。

果然,從家裡步行兩分鐘抵達女兒女婿家後,她看到了女兒留下的遺書,遺書的開頭她這樣寫道:

「親愛的布瑞特、媽媽、爸爸和純愷(弟弟): 在過去的幾周里,我一直在為生或死的決定而糾結。 正如我跟布瑞特說過的,當你相信你擁有未來時,你想到的是一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而當你不相信時,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鐘來計算的。

看到遺書時,張盈盈和丈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甚至能感覺到心臟劇烈撞擊胸膛的聲音。她的眼睛死死盯著女兒遺書裡關於自殺原因的這句話:

「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太軟弱,無法承受未來那些痛苦和煩惱的歲月。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更加困難……就好像正在溺斃於汪洋大海之中。”

張純如

演講中的張純如

張盈盈知道,女兒所說的痛苦和煩惱,絕大部分來自她先前歷經三年調查後寫下的《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這是一本揭露日寇在中國南京暴行的書籍,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女兒經常被氣得發抖,因為長期敘述砍頭、活埋、活焚、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體等,她後來還出現了失眠、頻繁惡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等身體不良反應。

那段時日里,為了尋找相關證據,張純如收集了大量中文、英文、日文、德文資料,她也一再為出版的日記、筆記、信件、政府報告等原始資料裡搜尋證據。為了進一步揭露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紀錄稿,也透過書信聯絡日本的二戰老兵。

張純如

張純如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合影

期間,目睹女兒狀況越來越差後,張盈盈曾勸女兒停下來,她甚至說:“你不做,總有別人去做。”

女兒聽到這話後表達了強烈不滿,她說:

「西方國家只知道納粹屠殺猶太人,不知道侵華日軍在二戰中曾經瘋狂地屠殺中國人,國際輿論只譴責納粹在二戰中的暴行,很少抨擊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的暴行。就是因為相關史實的宣傳太少,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想,那他們的暴行,永遠都不會被人知道!

聽了女兒的這番話後,心疼女兒的張盈盈再也不敢勸她停下來了。

張盈盈對女兒太了解了,她知道,女兒最初想調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性:始於女兒從她這裡聽到的相關性。而她之所以知道那些史實,乃是因為她父親、純如外祖父是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張鐵君。

因為從小聽了太多與南京大屠殺相關的歷史,加上後來女兒純如看到了很多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殘忍照片,她終於在良知的驅使下:決定全面調查。

1997年,張純如寫作的《南京大屠殺》一出版,便在美國引發了軒然大波。這本描寫日軍在南京強姦、虐待、殺害大批中國平民詳情的書,出版後迅速被紐約時報列為推薦讀物,該書被評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紐約時報》在書本出版後稱讚女兒張純如是:

「60 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詳盡地揭露日本當年的獸行。”

這本讓張盈盈和女兒都引以為傲的書,後來被譯成了15國文字,它如《紐約時報》所說:終於讓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被全世界知曉。

張純如

張純如

《南京大屠殺》大火後,詳細記錄了南京大屠殺五百多起慘案的《拉貝日記》和另外一份記錄日本人在南京暴行的珍貴史料《魏特琳日記》也引發了世人的關注,這兩部日記被翻譯成中、英、日等多種文字,並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國家的檔案館裡,成為歷史的見證。

越是如此,日本方面越發對女兒張純如不滿,為了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國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兒書中的錯漏之處。張盈盈記得,他們曾拿著女兒書裡的一張照片大做文章,他們根據照片光線、角度、服裝等細節指控照片並不真實。

張純如

日本早期報道:日軍在南京的殺人比賽

每次看到日本方為否認歷史所做的滑稽舉動,張盈盈和女兒都很無語。張盈盈也由此知道:女兒成名後要面對的勢必會比一般人多得多。

女兒比以往更忙了,她開始頻繁接受相關訪問,在一次電視直播中,情緒激動的張純如要求日本大使對中國人民道歉。這種種讓張盈盈既驕傲又害怕,她擔心日本右翼民族主義者看到節目會加害女兒。

張盈盈的猜測是對的,那之後不久,女兒就遭到日本右翼分子恐嚇、威脅,他們甚至想對純如施行暗殺。

日本人的威脅最過分時,女兒的信箱裡出現了許多恐嚇信,最厲害的一封恐嚇信裡還夾著兩顆子彈。

在巨大的壓力下, 張盈盈感受到了恐懼,而原本無知無畏的女兒張純如,則開始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女兒的心理問題除了與日本右翼分子的敵對有關外,還與她的高強度創作有關,寫完《南京大屠殺》後,她又寫了巨著《華裔美國人》。另一方面,她的壓力也來自於「懷疑兒子有自閉症」和「將《南京大屠殺》拍成好萊塢電影受阻」兩個因素。

張純如

張純如與兒子

過去幾年裡,張純如一直在洽談將《南京大屠殺》拍攝成好萊塢電影的事宜,她為此洽談了無數的投資商,可她越努力想做到,結果卻也越令她失望。

張盈盈看到女兒為拍電影的事煩惱時,曾勸女兒放棄。但張純如卻執意不肯放棄,她說:「電影這種形式的受眾會更廣,書籍的影響遠遠不如電影,所以,要真的形成巨大影響,甚至倒逼日本人道歉,非得拍成電影!

女兒失蹤前半年,她的心理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重,張盈盈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猜測女兒心理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的背後原因,與她開始調查日本的另一黑歷史有關,近段,她開始寫作美國二戰被俘軍人在菲律賓受日軍虐待的歷史。

張盈盈覺得,這等於讓她再回到寫作《南京大屠殺》的日子,那些殘忍、血腥、暴力的事件,全部會在她大腦中被重新激活。

女兒的《南京大屠殺》,張盈盈看過,她看的時候就覺得不寒而慄,可女兒卻還要調查、寫作,這項工作的難度,超乎了她的想像。

也因此,張盈盈非常佩服女兒,她也打心眼裡心疼女兒,尤其,近半年來,她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時,​​她的心每天都是揪著的。

為了幫助女兒,她為她找了很多精神科醫生,可治療後的女兒,其病情並未明顯好轉,而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所引發的副作用則開始不斷顯現。

女兒當時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很多,這些藥物包括Celexa、Prozac(百憂解)、Paxil(賽樂特)和Zoloft(左洛復)。

在察覺到女兒服藥後開始瀏覽自殺網站以後,張盈盈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查閱大量資料後,張盈盈發現,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是:會讓病人有自殺傾向。

也正是在這之後不久,張盈盈在女兒的包包裡發現了一份持槍許可申請和槍支安全使用手冊。透過這些,她發現女兒曾光顧過聖荷西東部的一家槍店。

察覺到事態嚴重後,張盈盈質問女兒。或許是這次溝通中,她的方式不到位的緣故,女兒在這之後竟開始疏遠她了。但越是如此,她越發更加留意女兒的一舉一動了。

但百密總有一疏,女兒還是失蹤了。張盈盈多希望這次女兒也能像9月那次失蹤:在賓館住一晚後,自己走回來。但她這樣想時,潛意識裡已經覺得不可能,沒錯,現在女兒手上有槍。

女兒這次是和她那台1999年出廠的白色轎車一起失蹤的,張盈盈想到這兒時不禁雙腿一軟,她喃喃道:「她會不會把車開到沒人的地方,自己… …”

張盈盈不敢往下想,她轉身問向丈夫張紹進:“你覺得純如會怎麼做?”

張純如

張純如

張紹進沒有回答,他皺著眉沉思著,他的臉上和妻子一樣寫滿了恐懼。張盈盈最後決定打電話給她的兒子、張純如的弟弟張純愷。聽到姊姊失蹤消息後,正出差紐約的張純愷極度震驚,他決定馬上搭乘最早的一班飛機趕回。

掛掉電話後,猶豫片刻的張盈盈決定將女兒失蹤的消息告訴其他的親朋,沒錯,除了警方,她得發動所有親朋來找尋女兒:畢竟,已經到了最糟糕的時候了。

因為先前女兒執意不肯讓她把她得憂鬱症消息告知其他人的緣故,接到電話的親朋都對張純如的失蹤非常震驚。

之後,張盈盈開始瘋狂打電話找尋女兒,各大書店,各大溫泉酒店,凡是女兒可能出沒的地方,她都打了電話,所有的答复都一樣:沒有見到一個瘦高、黑髮亞裔女子出入。

張盈盈和丈夫開始開車瘋狂尋找女兒,他們去了附近幾家女兒喜歡的旅館、購物中心停車場,他們多想在某個地方看到女兒的車牌號碼啊!

天黑後,絕望的張盈和丈夫再次回到了家裡等待奇蹟。

張純如

張盈盈與丈夫張紹進

回到家後的每一分鐘都開始變得極漫長,張盈盈想了很多,她想起不久前,女兒曾在一次講座後告訴她:「有人威脅我,說如果不加入他們的組織,我將不安全。

張盈盈知道,他們威脅女兒,定又與她近段想把《南京大屠殺》拍成電影有關。一旦這本書被拍成電影,《南京大屠殺》中揭露的史實定會被更多人知曉。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試圖抹掉這段歷史,可張純如卻覺得:“抹掉那段歷史,比大屠殺本身還要可怕,因為那意味著‘歷史將會重演’!”

女兒曾無數次對母親說:“日本人至今都沒有為他們當初的暴行道歉,而且,那些屠殺中國人的劊子手,戰爭結束後在本國被當作英雄對待。”

張純如的憤怒,並沒有消除她因為被恐嚇、威脅而起的恐懼,她畢竟是個弱女子。

那次講座後,張盈盈發現女兒開始不斷變更電話號碼,她開始變得謹慎,她不敢透露丈夫、孩子以及他們的資訊。她甚至曾告訴母親說:有人在跟蹤自己。

因為女兒有憂鬱症,張盈盈不能確定,「有人跟蹤」究竟是事實,還是女兒心裡的臆想,畢竟,很多的憂鬱症患者會臆想「被迫害」。

張純如

張盈盈與張純如

時間越往前,張盈盈心裡越害怕,她突然在想起什麼後對丈夫道:「她會不會遇到壞人?」張紹進聽了後張了張嘴,他們倆同時想到了一個月前女兒執意送走外孫克里斯多福時說過的話,女兒當時說:

“我感覺有人會因為我傷害克里斯托弗,所以他不和我在一起會更安全。”

張紹進努力定了定神後說:「你先去歇息一下,別胡思亂想了。」張盈盈想聽丈夫說一句「會沒事的!」可丈夫終究沒說,他心裡和她一樣害怕,以至於他也已經說不出任何安慰妻子的話了。

那晚,張盈盈睡得迷迷糊糊時,一陣刺穿黑暗寂靜的恐怖鈴聲響起,電話是女婿布瑞特打來的,他說他正和一個警官往她這邊來。張盈盈下意識地望瞭望牆上的鐘,此時已經是半夜了。

很快,布瑞特和便衣警察就站在了張盈盈住所的門口。

「很遺憾地通知您,張純如死了。」警官對張盈盈道,“今天凌晨,她開槍自殺,我們在洛斯加托斯附近她的車裡找到了她的屍體。”

警察的話音剛落,張盈盈和丈夫便已癱坐在了客廳地毯上,張盈盈撕心裂肺地哭喊道:

“純如,純如,你怎麼可以殺死你自己?你怎麼可以就這樣拋棄克里斯托弗,拋棄你的父母?” “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沒有你我可怎麼活下去?”

但無論張盈盈怎麼呼天搶地,她的女兒也再不會回來了。

張純如

張純如

張純如的死,震驚了全世界,沒人相信,一個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暢銷書作家會在36歲這年突然自殺。她被確認死亡的那天,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廣播、電視都迅速發布了這則新聞。

很多家媒體刊登了她在遺書裡留下的這句話:“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

之後,張盈盈代表女兒收到了無數自世界各地發來的信件、電報和花束,人們在用這種方式緬懷這位偉大的人權鬥士。

她死後,記者理查曾這樣評價她:

“張純如點燃了一支火把,並將它傳遞給其他人。我們不應讓這火把熄滅。”

今天,張純如飲彈自盡17年後,《南京大屠殺》依舊沒能被拍成好萊塢電影。但講述她之抗爭的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已被拍成紀錄影片。

張純如

張純如墓

2017 年,在張純如祖籍所在地:淮安市淮陰區古淮河北岸,一個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的特殊建築拔地而起,它便是現在的張純如紀念館。紀念館建成時,無數人感嘆:“那個‘以自己是中國人為驕傲’的華人作家張純如,終於回家了!”

張純如

張純如紀念畫像

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都記得“張純如”,更記得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生前曾對母親張盈盈說:

「每個人都會死兩次, 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第二次是記憶的死亡,亦就是這個人,從別人的記憶中,逐漸消失、淡忘。”

如此說來:張純如並沒有死去,她只是肉體消亡,而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