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簡介代表作品(唐朝著名詩人,陳子昂這十首詩,蒼勁有力,又隱含深刻的生命意識)

2023-01-15陳子昂

繼初唐四傑之後,在詩歌創作理論的探索及詩歌影響力兩方面來看,以陳子昂功績最為顯赫。他高舉文學革新大旗,是他揭開了李唐王朝寫實詩文的革命序幕。他的詩以風骨嶥嶸、蒼勁有力而聞名於世,同時又具備深刻的生命意識,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位唐朝大詩人陳子昂的十首佳作,體會其詩歌的獨特魅力。

陳子昂

根據史料記載,陳子昂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習武,在其十七八歲的時候還未對讀書感興趣。後來因為用劍傷人,棄武從文,發奮讀書,幾年間閱讀大量文集,力求用自己的才華報效國家。後來陳子昂參加科考,進士及第,走上仕途以直言敢諫聞名於世,因一度反對武則天的濫殺無辜而下獄。

陳子昂曾有兩次從軍經驗,來到邊塞,對邊塞人民生活和民俗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因為自己的直言不諱,導致樹敵無數,可能他意識到這一點,找了一個因父親年老的理由,解官回鄉。不過,他依然沒有逃過迫害,當時朝廷紅人武三思命令羅織他的罪狀,最後被迫害致死,亡於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在我國詩歌發展的進程中,陳子昂的功績是功不可沒的。他反對六朝浮豔的詩風,用尖銳的文詞抨擊齊梁時期的文風,對失去「風骨」精神的詩風痛心疾首。他極力倡導詩歌“興寄”以及“風骨”,“興寄”代表詩歌是透過客觀景物的描繪,反映詩人的內心情感;“風骨”也就是慷慨悲涼的文學風格,強調社會作用。

陳子昂

在詩歌內容方面,陳子昂追求社會人生的密切結合,將詩歌作為社會政治倫理的輔助作用,對現實生活、幹預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些詩歌創作理念,在當時詩壇起到震聾反饋的影響。當然,縱觀詩歌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陳子昂的理念是有局限性的,但他絕對又是詩歌發展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詩人,雖然無法躋身一流詩人之列,但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從詩人的思想面來看,陳子昂思想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又因為其人生大起大落,在其詩文中反映出來濃厚的生命意識。他用詩這種文學形式,對時空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對人與宇宙的關係進行深刻感悟,讓人感受到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雖然從個體來看是無限渺小的,但人的內心是十分偉岸,具有哲學深度的吶喊的效應。

對於一位雄才大略、心懷天下的詩人來說,陳子昂的內心是敏感的,思想是具備哲學思維的。他用冷峻的、悲觀的態度面對人世間,用深邃的哲學眼光看待世界萬物,他寫下諸多關於探討生命的詩作,冷靜、清醒又深刻,具有啟迪人生的作用。

陳子昂

另外,陳子昂對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係的思考就沒有停止過。他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具備文人沒有的政治思維,因而他常常探討人的命運,苦苦思考著人類的心靈歷程。值得一提的是,陳子昂對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做不停的追問,寫下諸多具備警示之言的佳作,流露出他對人生和命運的看法。

總之,陳子昂雖然不是一位人人皆知的詩人,但其輝煌與慘淡的人生下,用詩文敘寫其對生命的理解、反思與醒悟。他是後世詩人的標桿,是盛唐詩歌輝煌的前奏,值得對其膜拜。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陳子昂的十首詩作,體會其詩歌的獨特魅力,感受其深刻的生命意識,相信你會有所感悟。

燕昭王

陳子昂 〔唐代〕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陳子昂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禦

陳子昂〔唐代〕

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

可憐駿馬使,白首為誰雄。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一

陳子昂〔唐代〕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徵。

陳子昂

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陳子昂〔唐代〕

古壁仙人畫,丹青尚有文。

獨舞紛如雪,孤飛曖似雲。

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

江海聯翩翼,長鳴誰複聞。

陳子昂

古意題徐令壁

陳子昂〔唐代〕

白雲蒼梧來,氛氳萬裡色。

聞君太平世,棲泊靈台側。

陳子昂

月夜有懷

陳子昂〔唐代〕

美人挾趙瑟,微月在西軒。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遙思屬湘沅。

空簾隔星漢,猶夢感精魂。

陳子昂

夏日遊暉上人房

陳子昂〔唐代〕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岩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陳子昂

落第西還別魏四懍

陳子昂〔唐代〕

轉蓬方不定,下羽自驚弦。

山水一為別,歡娛幾年。

離亭暗風雨,征路入雲煙。

還因北山徑,歸守東陂田。

陳子昂

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

陳子昂〔唐代〕

別館分週國,歸騖入漢京。

地連函谷塞,川接廣陽城。

望迥樓台出,途遙煙霧生。

莫言長落羽,貧賤一交情。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

陳子昂〔唐代〕

金門有遺世,鼎實恣和邦。

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

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