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性格特徵多疑、狡猾、狠毒殘忍,但同時求賢若渴,知人善用等。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梟雄,以一己之力,統一了北方地區並創建了曹魏政權,同時它也是一位詩人,在他寫的詩句中,多處表達了他的政治抱負以及對人才的渴求
曹操(155年一220年3月15日),字孟德,
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諦縣(今安徽亳
州) 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杈的奠基
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
名義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
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
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
– 系
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與社會秩序,奠定了曹
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
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
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
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
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
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
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
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
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
在《書斷》中評其為「妙物」。
1.曹操的文學作為
曹操的詩句詩句,同樣也是讓後人讚美的一方面,像曹操的著名做《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曹操一生徵戰四方,殺敵無數,一句「令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2.關於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1.曹操是個講求實際的人,只要掌握了實權,虛名並不重要。 2.從當時情勢來看,曹操生前還不具備稱帝的條件。 3.曹操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 4.曹操的野心還不足以讓他稱帝。 5.曹操並沒有完成大業,他只不過打下了我國北方,但是卻無法擊敗劉備和孫權。
3.曹操的英勇事蹟
1.陳留起兵: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洛陽東)。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導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2.誅殺董卓:曹操徵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東郡守備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與陳留太守張鄒、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後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3.官渡之戰: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敗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