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號定庵。龔自珍既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 48歲辭官南歸,隔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夜坐
其一
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
塞上似騰奇女氣,江東久殞少微星。
從來不蓄湘累問,喚出嫦娥詩與聽。
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壯歲始參週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迴腸蕩氣中。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這兩首詩對仗工穩,想像奇特,典故駕馭嫻熟,用比喻象徵手法自抒胸臆,充滿浪漫主義的瑰奇色彩。詩中將個人感慨與時代脈動連結在一起,因而使抒懷之作有了更深的社會意義,同時使詩風更為鬱怒橫逸,清深淵雅,讀來有唱嘆之致。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無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鬥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雲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誇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雲。
槎通碧漢無多路,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釷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大樓外,窈窕秋星或君。
這三首詩主旨在為亡友招魂,亦自傷淪落,寫出了幻滅與希望,也寫出了痛苦與執著,表達對亡友的思念。第一首詩以心境的蕭瑟蒼勁、秋魂的飄零無歸起興,表明雖操美德高,志遠情深,但不為世重用,淪落一生;第二首詩直接寫實抒情,寫初入官場,官微言輕,新知交淺,老輩凋零,知音難覓食;第三首詩表達才能無路施展,遭受埋沒,不如堅守節操,寄情於山水之間。全詩思想深刻,感情深婉,風格沉鬱,聲律和諧,對仗工整,遣詞屬對,甚見功力。
詠史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題為《詠史》,實則傷時,感慨當時江南名士懾服於清王朝的殘酷統治、庸俗苟安之狀。全詩境界開闊,對仗工整,寓理精闢,造語凝練、厚重,讀來有骨力錚錚之感。
已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首詩是龔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含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抒發了詩人離京南返時的愁緒,另一方面表達了詩人雖已辭官赴天涯,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與國家的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這是一首呼喚改革的政論詩。經過兩百多年的統治,清王朝的根基開始動搖,整個社會變得安於現狀、死氣沉沉,人們在危機面前卻無動於衷。對此,詩人憂心仲仲,大聲疾呼,希望朝廷能突破舊格局,起用各類人才,推動社會的變革。
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鸞飄鳳泊,情懷何似?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幹卿何事?暮雨忽來鴻雁杳,莽關山、一派秋聲裡。催客去,去如水。
華年心緒從頭理,也何聊、看潮走馬,廣陵吳市。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更結盡、燕邯俠子。來歲長安春事早,勸杏花、斷莫相思死。木葉怨,罷論起。
上半闋感慨自己仕路飄泊無著,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縱使文章成名,也不過停留在紙上,無助於濟蒼生的實際作為。下半闍為憤激之詞,誓欲改弦易轍,不屑仕進,絕交貴族,引美人名士遊俠為知已,平等交往,慷慨任俠,以衝決人間的等級藩籬。這首詞雖然依然未脫書生論世的輕豪之氣,然而目光已更多地轉向現實,風格也於俊逸豪放之中增添了幾分沉鬱。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
深情似海,問相逢初度,是何年紀?依約而今還記取,不是前生夙世。放學花前,題詩石上,春水園亭裡。逢君一笑,人間無此歡喜乃十二歲時情事。
無奈蒼狗看雲,紅羊數劫,惘惘休提起。客氣漸多真氣少,汩沒心靈何已。千古聲名,百年擔負,事事違初意。心頭閣住,兒時那種情味。
這首詞感慨今古,抒發人生不如意的痛苦,但主體上歌頌友誼,禮贊童年,格調朗健,給人溫暖和慰藉,感情真摯,抒情委婉細膩,層次清晰,語言曉暢,立意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