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人整天攻擊儒家思想,而不知道儒家思想在歷史上的進步意義。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思想就來自儒家。顧炎武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魏晉人之清談,何以亡天下?
楊是楊朱,墨是墨子。意思是楊朱、墨子所提倡的思想否定儒家的君臣父子思想,使天下人變成了禽獸,所以導致"亡天下"。顧炎武還說:"三國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時名士風流盛於洛下。乃其棄經典而尚老、莊,蔑視法而崇放達,視其主之顛危若路人然"。也就是說,魏晉風流名士拋棄了儒家思想的禮法思想,崇尚空談玄學,不關心國家前途,只知道明哲保身,導致"國亡於上,教淪於下。羈、戎互僭,君臣屢易",亡國亡天下。顧炎武舉例說:"昔者嵇紹之父康被殺於晉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時,而山濤薦之人仕",意思是嵇紹父親被晉朝皇帝殺害了,嵇紹跟晉朝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就不該去服務晉朝皇帝。而山濤教唆嵇紹去做晉朝的官, 「不知其敗義傷教,至於率天下而無父者也。」一個人認賊作父,又怎能去愛國呢?所以在魏晉清談的影響下,西晉僅50年就滅亡了。而晉朝亡於匈奴,就是"亡天下"。所以顧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國家興亡的責任,保家保國保天下。
我們也要知道,文天祥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也來自儒家思想。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所以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國古代的志士仁人。全盤否定儒家思想是極其錯誤的。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用,才是科學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