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是好人還是壞人?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後殺瓦崗寨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後被隋軍屢敗,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於熊耳山。他只是一個反隋起義軍首領,就如李淵一樣,所以不能稱之為好壞。
網路配圖
李密的歷史評價怎麼樣?
楊廣:“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
宇文述:“君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事三衛間哉!”
楊素:“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
徐文遠:“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
王世充:“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不可測也。”
《隋書》:「李密遭會風雲,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眾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裡。 ?”
趣歷史官方微訊號:qulilshi_v5
《舊唐書》:「當隋政板蕩,煬帝荒淫,搖動中原,遠徵遼海。內無賢臣以匡國,外乏良吏以理民,兩京空虛,兆廬疲弊。李密因民不忍,首為亂階,心斷機謀,身臨陣敵,據鞏、洛之口,號百萬之師,竇建德輩皆效樂推,唐公紿以欣戴,不亦偉哉!及偃師失律,猶存麾下數萬眾,苟去猜忌,疾趣黎陽,任世勣為將臣,信魏徵為謀主,成敗之勢,或未可知。有歸,大事已去,比陳涉有餘矣。叛者,終是狂夫,不取伯當之言,遂及桃林之禍。擬之,文武器度即有餘,壯勇斷果則不及。 :“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亂終逆。”
《新唐書》:「或稱密似項羽,非也。羽興五年霸天下,密連兵數十百戰不能取東都。始玄感亂,密首勸取關中;及自立,亦不能鼓而西,宜其亡也。
《李密墓誌銘》:「公仗劍雷息,意在亡秦。發跡諦梁,奮飛鞏洛,據敖廬而塞軒轅,杜飛狐而臨白馬。綠林青□之豪,蒙輪槓鼎之客,四面雲合,萬裡風馳。百越之敢死,窮三秦之驍銳,翦之河朔,疋馬不歸。故得威礱華夏,聲懾宇宙,徒人事之有會,信天道之深遠,俄而慮出圖表,挑釁起□心,無平陰之先鳴,有逖溪之垂翅。
葉適:「李密謀無不中,量無不容,蓋非唐初君臣所能及。然身為事主,則不能成功,而終以僇死。張良為畫策臣,未嘗特將人之材器,所成就固自不同也。戰國楚漢之間,有實負智能忍死而不求遇者。 ,隠而不試,老死不憾,庶幾乎?”
徐鈞:“泥封函谷策誠奇,人不能從己不疑。何事昏迷還至此,只因天欲啟唐基。”
王世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要必有人臣之體,人臣之體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
丁耀亢:「李密有有為之志,而無其才。當其扣書牛角之下,去人遠矣。白沙米散,《漢書》其未熟乎!既而觀其負翟讓,則一賊耳。
王夫之:「以殺翟讓故,諸將危疑,一敗於邙山,而邴元貞、單雄信亟叛之;密欲守太行、阻太河以圖進取,而諸將不從,及粗帥以降唐,則欣然與俱,而密遂以亡。
「密,隋之世臣也,無大怨於隋,而己抑無可恃之勢,無故而畜亂志以乾楊玄感,玄感敗,亡命而依翟讓,隋有恨於密,密固無恨於隋,而檄數其君之罪,斥之如僕隸,且既已欲殪商辛執子嬰矣,則與隋不兩立,而君臣之義永絕。讓其後,又幸蓋琮之招己,奉表降隋,以緩須臾之困,而受太尉尚書令之命。 ,密之所欲執之於鹹陽者也,而北面稱臣,受其爵命;則諸將視之如犬豕,而知其不足有為,尚誰為之致死以冀其得天下哉?其降隋也,非元文都之愚,未有信之者也;,其降唐也,唐固不信其果降也。
反而自問,唐公見推之語而不慚,念起念滅,而莫知所據,匹夫無志,為三軍之帥面可奪,其何以自立乎?易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咎可補也;兇可貞也,人皆可承以羞,而死亡不可逸矣。故諸將之亟於背密而樂於歸唐也,羞其所為而莫之與也。密死不能揜其羞,豈有他哉?無恆而已矣。 」
秦篤輝:「李密尚有山東舊地,雖敗於隋非窮無所歸者,且有徐勣代為之守,而其麾下王伯當、魏徵之流皆人傑也,何劇降唐?既降又圖反覆致死,進退狼狽,豈天奪其魄邪!”
李密怎麼死的?
隋唐時期農民戰爭中瓦崗軍後期領袖。大業九年(613年)參與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起兵反隋。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後來被唐將盛彥師邀擊,斬李密於邢公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