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音頻,讓全國最好的聲音帶你穿越回到少年時
國中《語文》第一冊 2001版
作者簡介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人。毛澤東曾評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北洋軍閥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因此他無法公開與北洋軍閥作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門大學時正值暑期,學生還沒開學。魯迅在輾轉流徙,心情苦悶的時候經常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就寫了這篇散文發表於《莽原》上,發表時加的副標題是“舊事重提之六”,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文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書屋雖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魯迅立意並不在於批判。這篇散文題目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透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戲,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 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那些年
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想重溫童年時光?
每週一到週五晚間八點
讓全中國最好的聲音
演繹那些曾伴你成長的課文
與你一起入眠~
想聽更多課文?
直接戳文末“讀原文”,或進入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點選底部選單列“讀課文”↓
聲明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系列朗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禁止用於商業用途。轉載須完整轉載,並署名來自「中國之聲(zgzs001)微信公眾號」。
▼點選“閱讀原文”,聽更多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