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聖是誰(茶聖陸羽:一個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撐大的)

2022-12-10陸羽

陸羽

作者:洞見Neo

只有內心的堅定,才能把歲月留下的傷痕,化為成長的書籤。

陸羽泡的茶,聽說名和利都不拿

他牽著一匹瘦馬,走天涯

{不}……{/否}

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風景畫

唐朝千年的風沙現在還在刮

{不}……{/否}

還記得周傑倫在新年晚會上唱得這首歌嗎?

茶,傳承千年。 陸羽這個名字,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鏨刻了千年。

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茶聖之名,卻很少人知道他的「茶聖之路」走得有多麼不易。

張愛玲曾說過:“這世上沒有一種人生不是千瘡百孔的。短的是生命,長的是磨難。”

陸羽用他的一生告訴世人:

磨難,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途徑。吃下去的是委屈,消化得到的是心胸和格局。

01

你要問陸羽從何處來,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

西元735年,大唐帝國的複州竟陵(湖北天門),一個面貌醜陋、略微有些口吃的3歲孩童,被遺棄在湖邊。

附近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剛巧路過,將其帶回寺中。

陸羽的記憶,也就是從1個3歲稚子開始的。

寺廟裡的時光很清靜,小陸羽跟著師傅吃齋念佛,漸漸長成了一個小沙彌。

但是,這個小沙彌並不「安分」。

他愛上了讀書,不是佛經,而是孔孟之道。

儒釋道說不上水火不容,但佛門聖地怎麼能夠允許自家弟子推崇儒學呢?

但小陸羽就是喜歡,他並不想一輩子當個和尚,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知道深山古剎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世界那麼大,他想去看看。

他把自己的願望告訴師父,師父給他的答覆卻是:

「掃寺地,潔僧廁,踐泥圬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掃寺院、潔廁,踩爛泥、敷牆壁,背瓦片、蓋屋頂,外加管理三十頭牛。

那時,陸羽不過10歲。

禪師以為陸羽受不了苦力勞動屈服。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這個小傢伙默默吞下了所有的委屈,並且「毫無悔意」。

他偷偷地從與他交好的書生那借來書籍,趁著工作的間隙瘋狂地閱讀。

甚至後來被師父發現後關禁閉,被師兄責打,他依然甘之如飴。

小說《四幕戲》中有這樣一段話:

“所有劇烈的成長,都源於磨難和痛苦;所有突然的頓悟,都是傷口滾出的血珠。”

一個人能夠承受多少委屈,就能向老天要多少人生。

陸羽

02

一次,小陸羽實在忍受不了師兄的鞭笞,從寺廟裡逃了出來。

一個12歲的小沙彌,就這樣懵懂無知,慌慌張張地闖進了這滾滾紅塵之中。

這個世界的確很大,可有時候想找一個容身之地卻小之又小。

沒有誰會喜歡一個長相醜陋,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小和尚,人們像打髮叫花子一樣將他趕來趕去。

眼瞅著未來的茶聖大人就要領盒飯的時候,一個戲班子收留了他。

原因也只有一個,他們還缺一個丑角。

班主一見陸羽,好傢伙,連化妝都省了,天生的諧星啊。

戲子在古代可不是一個體面的活計,不僅要四處奔波,還要受人指指點點。

但陸羽是個善良的孩子,有人肯給他口飯吃他已經感激涕零了。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跟著四處巡迴的團隊走向更遙遠的世界,在這裡沒有人會管束他到底閱讀什麼樣的書籍,他能夠如飢似渴地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許是少年的心思太過單純,又或許從十年前他被拋棄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學會了和苦難的歲月鏖戰到底。

於是,我們看到,小小少年的陸羽,賣力地在舞台上奉獻自己的演技。

那些戲謔的笑聲,有時混雜著幾聲叫罵,也許刺耳,卻被他當作對自己的鼓勵,全部吞進了肚裡。

尼采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那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你始終要一個人穿過漆黑的夜,走過坎坷的路,渡過湍急的河,能夠承受住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苦痛,才能在每一個黑夜點亮一道屬於自己的曙光。

只有撐過不能選擇的歲月,才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因為天賦異禀,陸羽很快就因為搞笑藝人的身份聲名鵲起,但是真正讓他獲得大眾認可的並非他的演技,而是一部關於戲劇的理論著作——《謔談》三篇。

下九流的優伶圈,出了一個文化人。

陸羽一下子就進入到了讀書人的眼中,並且得到了喜歡戲劇的達官顯貴的青睞。

陸羽

03

在陸羽的前半生中,有兩個貴人。

一個是竟陵太守李齊物。

用現在的行話來說,這位李太守絕對是個骨灰等級的票友。

幾番交流,了解了陸羽的身世之後,他更加欣賞這個貌不驚人,卻胸有丘壑的少年郎。

於是他不僅贈以詩書,還舉薦他到當時火門山的名士鄒夫子那裡去拜師學習。

此後7年,陸羽寸步不離書院。

比起閉門造車,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後,陸羽不僅學業精進,而且文采斐然。

等到他學成出山,又遇見了第二位貴人禮部員外郎崔國輔。

在崔國輔的舉薦下,陸羽憑藉著自己的才學,擠進了京城文化圈。

眼瞅著那個做苦工的小沙彌,那個賣笑的小丑,從深山走進城市,又能從城市走向更遠的都城的時候,一盆冰水澆得陸羽一個透心涼。

在註重門第出身、風姿儀表的大唐王朝,陸羽說穿了就是一個沒經驗、沒人脈、沒背景的「三無人員」。

在《自傳》中他曾描寫過那時的處境說:

離開竟陵之前,他過了一段十分癲狂的日子。從清晨到日暮,獨自在山林野泉之間誦念佛吟詩,還不時用木棍敲打竹林,並在天黑之時哭著回家…

他的內心有太多的委屈無處排解,只能效法先賢窮途之哭。

直到有一回喜歡鑽研茶道的他和崔國輔飲茶,被崔國輔的一句話點醒:

“你這麼喜歡研究茶,有沒有想過把它做成學問?”

一語驚醒夢中人。

世俗之人,皆以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功名利祿,但是他陸羽的初衷並非如此。

書籍是他認識世界的工具,是他走向世界的橋樑。

浮世滄桑,看透繁華。也就是在這一刻陸羽終於發現了那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名言:

「在這個世界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是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僅此而已。惟有經歷過最大厄運磨難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大的樂趣。”

你不能向老天要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所有的苦難和委屈,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陸羽

04

路遙說:“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當陸羽決定研究茶道的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開始了一場蛻變。

西元756年,陸羽踏上了他的「尋茶」之路:

崇山峻嶺間,他攀山越嶺,分析不同地區茶葉的性狀;

碧波蕩漾裡,他揚帆泛舟,研究各地灌溉水源的差異。

即使在半途,安史之亂爆發,人們紛紛逃命,他依然在茶園中安之若素。

朋友紛紛勸他:

「以你的才華,就算無法功成名就,但做個門客幕僚,一輩子衣食無憂也是好的,為什麼要委屈自己,風餐露宿,四處奔波呢?”

在別人的眼中,茶只是一種消遣的小玩意,但是在陸羽的心中那是屬於他的道。

畢淑敏說:“只有內心的堅定,才能把歲月留下的傷痕,化作成長的書籤。”

這世界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

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陸羽

《茶經》選抄

西元780年,《茶經》刊行天下,陸羽之名震驚了整個大唐。

「不羨慕黃金罍,不羨慕白玉杯,不羨慕朝入省,不羨慕暮入台;千羨慕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就在眾人四處打探陸羽,甚至皇帝下旨延請他入宮任職的時候,陸羽卻唱著這首《六羨慕歌》消失在了山水田園,徒留下「茶聖」的傳說千古流芳。

很喜歡豐子愷的一句話: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被親生父母遺棄,在寺廟被罰做苦力,當過小丑,做過書生,也曾飢不果腹,也曾朱門在望…

當《茶經》面世,所有的輕蔑,所有的嘲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所有,煙消雲散。

張曉風在《火中取蓮》裡寫道:

「命運,你要給我砂礫嗎?好,我就報之以珍珠。命運陷我於窯火嗎?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蓮花。

一隻陶皿,是大悲痛大磨難大創痕之定慧。那一度經火的陶皿,此刻已涼如古玉,婉似霜花。 」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為夢想吃的苦,會變成回憶裡的糖,消化下去的委屈,會變成你一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