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2}{不}01{/不}
我叫孟浩然,也叫孟襄陽。聽說「浩然」這兩個字來自我祖上孟子老先生的一句話「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可能叫「浩然」的都天生具有明星體質,在大唐,迷戀我的人可不少呢!
第一號迷弟就是李白,那個喝了酒就詩興大發的詩仙,他還做了首詩,開頭就是「吾愛孟夫子」,搞得人人都知道他仰慕我。
還有王昌齡、杜甫、王維等等,這些你們覺得很有名的詩人,都是我的粉絲。當然也不是說,我在詩詞上的造詣比他們高多少。這純粹是詩人之間的相互欣賞。
根據後來人統計,大唐有名有姓的詩人一共2536位,我是唯一一個一生未做官的。
每當聽到有人為我惋惜,我總是笑而不語。這世上不是只有「學而優則仕」這一活法。
我也只有一輩子,我想為自己而活。
{還2}{不}02{/不}
為自己而活,我選擇忠於愛。
西元708年,我19歲,正是最好的年華,我遇見了想一輩子珍惜的人。
她叫韓襄客,是個來襄陽賣藝的歌女。
我們非常有默契,一見鍾情,她能讀懂我的心思,我也能明白她的慾言又止。她說:“連理枝前同設誓,丁香樹下共論心”,我說:“只為陽台夢裡狂,降來教作神仙客”。
我孟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是有頭有臉的書香世家,父母自然不同意我娶歌女身分的小韓。
身為一個堂堂男子漢,如果連自己喜歡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那再了不起的才華,再大的成就又有什麼用呢?
我和小韓私奔到了鹿門山,開始了隱居的甜蜜生活。
左右林野曠,不問城市喧。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平淡的風景,日常的生活,彷彿變成了彩色的。
{還2}{不}03{/不}
為自己而活,我也嘗試過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其實,我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走仕途這條路,但不是我辜負了“仕途”,就是“仕途”不喜歡我。
18歲那年,我參加了科舉考試,並且成功通過了縣試。那年,我有幸拜訪了同鄉張柬之。他可是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匡復李氏江山的朝廷功臣。
我也想像他一樣為朝廷鞠躬盡瘁,發揮我的所學所長。
可是後來才知道,張柬之老先生是被朝廷邊緣化,被迫回鄉的,那時皇帝已經沉迷於聲樂犬馬之中,即使我做官了,又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棄考。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地瓜。在烏煙瘴氣的朝廷當官,不如當個與世無爭的百姓。
26歲這年,我的父親過世了,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便想再試試走仕途。
在襄陽遇到張丞相來公務出差,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我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道: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釣者,徒有羨慕魚情。
張丞相知道我的訴求,但沒有下文…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快40歲了。這年參加科考,我又落榜了。可能我真的是跟官場氣場不合吧。
後來我到了長安,找我的好朋友王維喝酒,皇帝(唐玄宗)居然來了。我因為寫詩,在京城也小有名氣,他竟然聽過我,皇帝看起來心情不錯,讓我念首詩。當時有很多詩在我腦海中湧現,但我偏偏選了《歲暮歸南山》。
北闐休上書,南山歸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還沒念完,皇帝臉色越發難看了,“什麼叫‘不才明主棄’,明明是你自己不想做官,怎麼能怪我不給你機會?”,氣憤之下他便甩袖離開了。
得了,這下把皇上徹底得罪了。仕途更是無望了。
{還2}{不}04{/不}
在那之後,我只想徹底放飛自我。
既然與仕途再無機緣,我便決定重返深愛的鹿門山,歸隱山林。
這時候好友韓朝宗不知道怎麼說服了皇帝,他又答應了再見我一面。
但是,那天我正和人喝酒,興致極佳。家僕提醒我和韓先生有約時,我想著反正也無所謂了,就放了皇帝和韓先生鴿子。
我怕是第一個敢放皇上鴿子的人吧,不過我不怕,都已經到這個年紀了,對功名利祿早就看開了。
幾年後,我生了毒瘡,醫生囑咐我要禁口,這對於吃貨體質的我來說,簡直太難受了。
這不,好友王昌齡來看我,我正好做了些好酒好菜招待,沒想到貪杯引起了毒瘡復發,我不久便辭別了人世。
罷了罷了,用這種方式說再見,我想你也能理解,畢竟,我做什麼事情都圖爾盡興,即使錯了,我也不後悔。
孟浩然(689年-740年)
生平簡介:
孟浩然,本名孟浩,又稱孟襄陽,字浩然。號孟山人,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
689年,唐永昌元年,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恆產的書香之家。
708年,唐景龍二年,孟浩然遊鹿門山,愛上了這裡的自然美景。後來便到鹿門山隱居。
714年-724年,孟浩然辭親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以求進身之機,但一無所獲。
725年,唐開元十三年,李白出蜀,遊洞庭襄漢,孟浩然與李白結交為好友,成莫逆之交。
727年,唐開元十五年,孟浩然第一趕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
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孟浩然三十九歲,科舉不中。同年與王維結交,兩人成為忘年之交。
729年,唐開元十七年,孟浩然離開長安,輾轉於襄陽、洛陽,夏季遊吳越遊玩。
734年,唐開元二十二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不仕,當年浩然回襄陽。
735年,唐開元二十三年,韓朝宗為襄州刺史,十分欣賞孟浩然,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並向朝廷推薦他,孟浩然沒有赴約。
740年,唐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代表作: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釣者,徒有羨慕魚情。
名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曉》)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過故人莊》)
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人物關係:
父親:不詳
母親:不詳
弟弟:不詳
妻:韓襄客
朋友:李白,王維,杜甫,王昌齡
參考文獻:
1.劉文剛.孟浩然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王輝斌.孟浩然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全二十冊).北京:中華書局
感謝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諸葛學堂」!
特別聲明:此文為「諸葛學堂」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