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慶簡介資料(隋唐英雄裴元慶兩度戰勝宇文成都,為何排名在其後?元慶咋死的?)

2023-01-16裴元慶

裴元慶是小說《興唐傳》中虛構的人物,書中把他編排成是隋末名將裴仁基的第三子,說裴仁基有三個兒子:長子元紹,次子元福,三子元慶。

需要說明一點,歷史上確有裴仁基這個人,可實際上他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裴行儼,次子裴行儉,沒有三兒子裴元慶。

裴元慶

裴元慶影視形象

裴仁基倒是有個孫子叫裴慶遠,我估計是明清小說家把他孫子的名字顛倒一下,杜撰出了裴元慶這個人物。接下來咱就以評書演義的故事情節來聊聊裴元慶。

裴元慶12歲上出道,是少年英雄,書中說他是哪吒三太子轉世。小孩長得虎頭虎腦令人喜愛,個頭不高,卻手持一對梅花亮銀錘,雙錘共重300斤。

評書就是聽一個熱鬧,十幾歲的小孩能拎得起300斤的大錘,也只能書上敢這麼寫。

更逗的是,裴三公子騎著一匹四不像的馬,虎頭驢臉麒麟身,書中說這叫麒麟馬。

裴元慶人小功夫高,在隋唐十三傑中排名第3條好漢。也就是說他的上面只有兩個人能打得他:第1是李元霸,第2是宇文成都。

裴元慶

李元霸影視形象

前幾天有粉絲問我,裴元慶曾兩度打敗排在他前面的宇文成都,為何他還排在宇文成都之後呢?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咱們還得從兩人的實力聊起。

排在裴元慶前面的宇文成都是隋煬帝楊廣手下的鎮殿大將軍,號稱天寶大將,身佩楊廣禦賜的「天下無敵」金牌,他是隋朝丞相宇文化及之子。

宇文成都善使一條鳳翅鏵金鏜,兵器重400斤,坐下一匹日行千里的火龍駒。不知是不是他老爺子暗箱操作的原因,總覺得宇文成都排在第二名有點水,他的功夫比排在前面的李元霸相差甚遠,最後被李元霸一錘打死了。

我們再來看看他和裴元慶的功夫相差多少?

裴元慶

宇文成都影視形象

小說家把裴元慶排在第三不是沒道理的,首先宇文成都使兵器比裴元慶的分量重,宇文成都使得鎏金趺重400公斤,裴三公子使得亮銀鎚重300公斤。這就說明宇文成都的力氣比裴元慶大。

古代冷兵器戰爭靠的就是力量,有句話叫做“身大力不虧”,憑個頭,憑力量,宇文成都略勝裴元慶一籌。

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如此,為何兩次比試力量,宇文成都輸給了裴元慶?

我跟你講,宇文成都兩次敗在裴三公子手上,那是有原因的。

先說第1次,那是在四明山一戰。四明山位於浙江東部,楊廣下江南時,宇文成都負責保護皇上的安全。

楊廣的出行引起了各路反王的跟蹤追擊,到了隋末,出現了18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其中隋唐第四、第五、第六條好漢齊聚四明山。

第4條好漢名喚熊闊海,他是相州反王高談聖的先鋒官。熊闊海手持一對160斤的板斧,兩膀一晃有千斤之力,曾拳打腳踢殺死了兩隻猛虎,比武松都厲害。

裴元慶

伍雲召影視形象

話說熊闊海要殺楊廣,宇文成都自然不讓,二人戰在一起,打了20回合不分上下。

這時第5條好漢伍雲召著了急,忘了交代這三條好漢是鐵哥們兒。只見伍雲召催馬來幫熊闊海。

伍雲召是隋朝忠孝王伍建章之子,手持一桿重150公斤的丈八蛇矛,力大無窮。即便如此,兩人聯手也一時之間戰不倒宇文成都。

50回合過後,第6條好漢伍天錫也加入了混戰。伍天錫是伍雲召的堂弟,他所用的兵器是一對混金鏜,重200公斤,坐下一匹烏駿馬。據說他為了練功喜歡吃人心,吃得時間一長,兩眼變得通紅,看上去很嚇人,可以想像他跟野人沒什麼區別。

就是這樣,宇文成都一對三不落下風,四人打了一天依然分不出勝負。

這時軍師徐茂功眼珠一轉,命裴三公子下山助戰。裴元慶手持亮銀鎚催馬從山上衝了下來,一錘砸得宇文成都吐血而逃。這是裴元慶和宇文成都唯一的一次交手,這段書也叫「三傑篡二傑」。

裴元慶

宇文成都影視形象

表面上裴元慶打敗了宇文成都,實際上裴元慶勝之不武。大家想一想,宇文成都一人力戰三人,並且打了一天,裴元慶出手的時候,宇文成都早沒了力氣。

這就是好比幾個人喝酒,當別人喝得八成醉時,後來的人哪怕一盅酒也能把對方撂倒,酒場上這叫「拿乏」。

說白了裴元慶是趁人之危得手的,不代表他的功夫就在宇文成都之上。

人們所說的第2次裴元慶戰勝宇文成都是以李元霸為比較。

在揚州比武大會上,宇文成都被李元霸一錘砸死了,而裴三公子卻接了李元霸三錘。從結果來看,好像裴三公子要比宇文成都禁打。

其實這是小說家慣用的一種寫法,畢竟宇文成都是壞人的代表,打死他符合讀者的心理,而裴三公子是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孩,就連李元霸都錘下留情,誰能忍心打死一個小娃娃呢?

無形之中李元霸就手下留了情,加上裴三公子有心計,他借李元霸疏忽和同情硬接了三錘,在隋唐這部書上,能接李元霸三錘的也只有裴元慶。

隨後裴元慶名揚天下。

裴元慶

李元霸影視形象

總之我認為李元霸有逗小孩玩的意思,沒用盡全力。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對戰則是生死之戰,必須全力以赴,由此這樣的比較沒有任何意義,不能說明裴元慶的功夫就在宇文成都之上。

裴元慶出道很早,出場的頻率不高,15歲就讓人設計弄死了。

有關裴元慶之死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在《隋唐演義》中他被隋朝虹霓關總兵新文禮設計害死了。

話說新文禮攻打瓦崗山,裴元慶出戰迎敵,新文禮剛一交手撥馬就逃,原來新文禮和尚師徒事前設計了一條毒計,那就是佯敗把裴元慶引入山澗,山澗兩邊早已佈置好了炸藥和柴草。

裴元慶不知是計要追,軍師徐茂功趕緊阻攔,說自己掐指一算,這座山叫慶墜山,對裴元慶不力。

裴三公子年輕氣盛不信這些,攔也攔不住,徐茂公望著裴元慶的背影長嘆一聲:此乃天意也。

裴元慶放馬就進了慶墜山澗,眼瞅著就要追上新文禮,突然前面一拐彎兒不見了新文禮,等裴元慶近前一看,發現新文禮已經坐著山頂上繫下來的到籃框來到了半山腰。

裴元慶

尚師徒影視形象

裴元慶方知自己上當了,拔馬要回。公頃間,四周的炸藥被山上扔下來的火把點燃,炸藥爆炸引燃了柴火,就這樣裴元慶被活活燒死在了慶墜山澗,死時年僅15歲。

第二種說法,《興唐傳》中說裴元慶死於賊寇孽世雄的飛刀下。書中描寫孽世雄打不過裴元慶,於是玩陰的飛刀偷襲。

裴元慶一錘震飛了孽世雄的大刀,卻沒有躲過他的飛刀。兩把飛刀分兩路直奔裴元慶而來,第一刀扎在了裴元慶的腦門,第2刀扎在了哽嗓咽喉,裴三公子大叫一聲落馬而亡,時年15歲。

第三種說法:《興唐後傳》中說裴元慶在平梁時,被樑國大將猩猩膽的回馬刀斬殺。裴元慶的三種死法,大家認為哪一種說法比較合理呢?評論區裡見。

文/秉燭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