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梁刺股的主角是誰(懸梁刺股:中國史上最愛讀書的兩個人你知道是誰?)

2022-12-09孫敬頭

雪松

孫敬頭

“懸梁刺股”也稱為“頭懸梁,錐刺股”,由孫敬頭懸樑和蘇秦錐刺股兩個故事組成。先說「頭懸梁」。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孫敬,他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大學問家。

孫敬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裡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下筆記,白天讀了一天,到了晚上繼續讀。他這麼努力的原因其實就是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成就一番大事業。孫敬一開始在晚上犯困的時候,用涼水洗把臉,可是一會兒就又睏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等自己起來的時候自己的手臂不小心壓住了自己頭髮(那時,不論男女都留長發,古人認為,毛髮授之於父母,不可輕易剪掉),一起身立刻感覺到了疼痛,使他直接精神了起來,這時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拿出一條繩子,吊在房樑上,另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當他犯困打瞌睡的時候,自己的腦袋就會往桌子上爬,這時繩子就會拽緊自己的頭髮,拽得自己頭皮疼,使他瞬間睏意全消,就可以繼續學習了。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孫敬頭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一代大儒(大學問家),被朝廷聘為太學任教員,在當時嵩京洛陽一帶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孫敬頭

再說「錐刺股」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蘇秦,戰國洛陽太平莊人或鞏義蘇家莊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官至六國宰相。年輕時,他由於學問不多也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在嵩山下拜鬼穀子為師,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常打盹,只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透過學習,蘇秦不僅提升了遊說的技巧,就連經國韜略都大有長進,他說服兩個弟弟為他湊足盤纏,踏上了周遊列國的旅途。

蘇秦一直往北走,來到了燕國。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國力最弱小的一國。它位於東北一隅,南邊與齊國接壤,西邊與趙國接壤,北邊是遊牧民族。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燕國除了與北邊的少數民族時有摩擦外,與其他諸國向來平安無事,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安定。

就這樣,蘇秦來到燕國,在燕國住下。他廣交朋友,結識名流,努力展現自己的才能,最後終於將自己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燕國,也傳到了燕國君主燕文公的耳中,他得以召見。

當時,燕文公開門見山地問道:「聽說先生為敝國設計了一條強國之路,望先生詳示。」蘇秦先是謙虛了一陣,然後口若懸河地說道:「燕國東有朝鮮,北有林胡,西有雲中,南有易水,方圓一千里,甲兵數十萬,是一個天府之國。

孫敬頭

見燕文公聽得津津有味,面帶得意之色,蘇秦繼續說道:「近年來,燕國在大王的治理下,國家太平無事,沒有乾戈相爭,我到過不少國家,沒見過像貴國這樣的樂土,這還得靠大王的聖明啊。

燕文公雖然看出蘇秦是在拍馬屁,但他還是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這個巧舌利嘴之人,他用眼神鼓勵蘇秦繼續說下去,可這時蘇秦卻話鋒一轉,不失時機地說道:「不知大王有沒有看到對燕國不利的因素?

燕文公一臉茫然地看向蘇秦,等待他接下來的話。

蘇秦清了清嗓子,繼續說:「據我分析,燕國之所以不受兵禍,完全是因為趙國在南面充當了屏障。最近,秦國和趙國正在打仗,他們兩國相互牽制,損耗國力,這就是燕國太平無事的原因。

燕文公聽到後點了點頭,顯然非常認同蘇秦的說法。

孫敬頭

這時,蘇秦又說:「現在諸侯之間大凌小,強欺弱,尤其是秦國,想要吞併諸侯,一統天下,所以燕國不可以高枕無憂。然而,秦國要想打燕國,就必須跋涉好幾千里,即使到了燕國的城池,也無法長期堅守下去,所以秦國目前還不會對燕國怎麼樣,但趙國就不一樣了,號令一下,不到十天,就能到達燕國的東垣。 ,我們不能忽視這百里內的危機。

聽到這裡,燕文公神情肅穆,他問道:「先生可有什麼高見?擺脫這一局面。」蘇秦見火候已到,這才端出了自己的主張:「以我之見,大王應該和趙國結為合縱聯盟,互為一體,然後我再去聯絡其他各國,大家擰成一股繩,團結起來對付秦國的威脅。

燕文公一聽,高興地拍起巴掌來,秦國和趙國一直都是他的心病,現在有了解決方法,自然要抓住這份機遇,他興奮地對蘇秦說:「先生就把燕國當成自己的國家吧,我願舉國相隨。

孫敬頭

蘇秦心裡既歡喜,又感動。自從出山以來,屢遭挫折,受盡白眼,這還是第一次被人禮遇和認可。他信誓旦旦地說:“大王要是願意和趙國結為聯盟,我願為大王去面見趙王,說服他和大王合縱。”

燕文王哪有不願意的道理,他巴不得蘇秦早點出發,最好明天就出發。

出發的前一天晚上,燕文王舉行了盛大的國宴,為蘇秦餞行。宴會上,蘇秦見到了美麗,聰慧的燕王后,對她一見鍾情,十分傾慕。不知不覺中,燕國在蘇秦心中的分量又重了一些。

要說啊,這人的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蘇秦在趙國的遊說非常順利,他直陳利弊:趙國的位置最關鍵,牽一發而動全身,聯合六國,制衡秦國,成就霸業。趙王被他忽悠得大為信服,同意加入合縱的隊伍。

爭取到趙國的支持後,蘇秦根據對象的性格差異,採取不同的遊說方式,合理施展,將六國拉到同一條船上。

孫敬頭

大約在西元前330年,蘇秦來到洹水之濱,召集六國特使相會,正式成立了合縱聯盟。大家公推蘇秦為縱約長,同時兼任六國宰相,佩戴六國相印。這一刻,他的遊說生涯達到了巔峰,終於圓了衣錦還鄉的美夢。

蘇秦後來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佩六國相印,遊說六國聯合抗秦,使強秦不敢東窺函穀者達15年。

成語「懸梁刺股」: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