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福建隊的數據狂人,他是CBA的強力中鋒,中國男籃內線的代表人物,他是籃球運動員,王哲林。小的時候,籃球是他的愛好,長大以後,籃球成了他的夢想,聽見過否定嘲笑的聲音,感受過追夢道路的艱難險阻。
他登上過無人抵達的巔峰,那裡風光大好,他墜落過眼不見底的深淵,靠信念將黑暗驅散,他的今天,有天賦使然,但更多的是努力換來的結果。本期子牙童趣體育觀察員就為大家講述王哲林的坎坷人生。
2012年,王哲林以第八位參加耐吉籃球高峰會的中國球員入選耐吉籃球高峰會,同年代表國際隊於美國籃球高峰會上出賽,刷新了易建聯在2004年創下的中國球員最高紀錄。
2015年,王哲林隨隊出征,幫助中國隊奪得男籃亞錦賽冠軍,2018年,王哲林幫助中國男籃紅隊奪得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冠軍,2019年,王哲林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三十位三十歲以下精英榜。
1994年的年初,王哲林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的命運注定是與籃球掛鉤的,畢竟有一位曾任福建隊主力中鋒的父親,還有一位福建女籃前鋒的母親,有人說,王哲林骨子裡流的,是籃球的血。
遺傳父母基因,從小運動天賦驚人
由於基因遺傳的緣故,王哲林自小便是人群中最顯眼的小孩,因為不是每個小孩都能在九歲時就長到一米七的個子,同齡人覺得他的身高驚人,同伴覺得他這個高個子簡直帥呆了,他也一直都是體育課的優秀代表人選。
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雖然不強求孩子繼承這份事業,但始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讓王哲林接觸籃球,即使是作為興趣愛好也是不錯的。
所以在王哲林十一歲的時候,就被父母送進了福建體校,接受較為專業的訓練,王哲林也不負眾望,展現出自己的超群天賦,打籃球有模有樣,並且擁有深厚的爆發力,憑藉著天賦和足夠的刻苦。
十四歲的王哲林就正式成為了福建青年隊的隊員了,高個子的特徵,沒有讓他變得動作笨拙,沒有成為他的阻礙,反而成為了他的利器,跑得快跳得遠,再加上更有系統的訓練,他的球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突飛猛進,在教練的眼裡,這是個顯而易見的籃球好苗子,有潛力有能力還有意識,等來日上了戰場,一定會璀璨奪目。
正如教練所言,2010年,王哲林步入了U17國青隊,這是他開始為人得知的戰場,這是他佳績不斷的舞台。他被稱為“國青三巨頭之一”,隨著國青隊的優異成績,王哲林的名字也從鮮為人知到人盡皆知,亞洲地區是他們的戰場,世青賽上拿下第七名,為國字號男籃創下了世界大賽的最高成績。
2011年的NBL.2011全明星隊和「男籃夢之隊」中國男籃國奧隊的對戰更是讓王哲林聲名大噪,他憑藉一己之力拿下了全場的最高分,現場的歡呼聲和鼓掌聲是送給隊伍的,也是為了他個人的。
正式加入CBA聯賽
2012年,王哲林帶著對更大平台的嚮往與福建隊正式簽約,進軍CBA聯賽,這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每一個隊友和對手都不容小覷,當時的王哲林只有十八歲,初來乍到加上年紀頗小,不少人曾以為他沒有多大的本事。
但在整個新秀賽季裡,王哲林取得了20.3和12.9個籃板,這個成績不僅在新人隊伍裡,放眼望去,能拿下這樣優異戰績的人也屈指可數,有人說,福建隊裡來了個明星等級的人物。
有人說,王哲林也許是姚明的接班人,大眾和媒介投放在王哲林身上的眼光是沉重的,王哲林欣喜之餘也會感到難以承受,再加上福建隊的整體戰績慘淡不已,對王哲林的誇獎和讚揚似乎都成了刀子,讓王哲林背上了「空砍王」的尷尬稱號。
王哲林在CBA聯賽中的出場方式有多高調,後期的成果就有多失望,2015年的長沙亞錦賽,雖說冠軍是中國男籃,但是在分析數據時,場均僅僅六分的成績單讓大家吃了驚,這個結果跟眾人的設想大相徑庭,所有人都聲稱王哲林是黑馬是大王,而如此大的落差彷彿一記耳光,打在了支持王哲林的粉絲臉上,更重地打在了王哲林的身上。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在2015-16賽季裡,王哲林因為膝蓋積傷已久,本想咬著牙把比賽打完,但在打了八場之後,就被急忙送往醫院,隨之而來的是長時間的養傷修復期。
王哲林受傷的消息在傳出之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議論,有猜測這顆璀璨之星就此隕落的,有訌笑所謂牛人也不過如此的,支持王哲林的聲音固然有,只是變得小聲,變得不那麼有底氣。
議論散去,謠言消去,沉寂一年的王哲林終於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這一次,他的出場方式更加奪目,那便是2016年的里約奧運。
賽場上的王哲林彷彿歸來的王者,霸氣不減當年,當然,實力已經超越當年剛與大眾見面的時候,「20+10」的成績再次回到了他的手中,人們彷彿又見到了當初的那個王哲林,意氣風發,英氣逼人。
提到一年的低谷期,王哲林坦言,他迷茫過,失落過,但無論情緒有多負面,心裡有多急躁,放棄的念頭從未在腦中形成過,甚至都不曾出現過一點苗頭,原因太多了,有父母的期許,有自身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他喜歡籃球,想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揮灑在籃球場上,哪怕終有一天他要告別這個戰場,也只能因為客觀因素,而不能做個軟弱無能的逃兵,那就太對不起夢想了。
王哲林這麼想著,也這般做著,他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身體,做康復的過程是漫長且痛苦的,但是除了咬牙忍耐,王哲林別無他法,為了給自己營造良好的康復氛圍,他強迫自己不去聽別人的討論,不去注意和自己有關的消息。
在身體開始好轉之後,拖著輕了足足三十斤的體重,馬不停蹄地專項訓練場,加強基本功,訓練技藝,巔峰不是飛躍而上的,是一步步走回去的,而具體有多苦有多難,只有王哲林自己知道了。
亞運會得到MVP
2018年的亞運決賽,王哲林擔任中國男籃代表對戰伊朗,攻守兼備且同樣優秀強硬的表現為他捍衛了「男籃大王」的稱號,隨後不久,2018-19賽季如期到來,王哲林勇奪常規賽MVP,更證明了他的實力,王哲林用親身經歷證實了,打破謠言的不是時間,是實力,驅散黑暗的不是太陽,是心之所向。
天賦為王哲林推開了籃球的大門,但也讓王哲林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他感受過人聲鼎沸,也歷經過無人問津,然而他始終用審視的眼光看自己,不曾驕傲自滿,也不曾洩氣躲避,從大男孩變成球隊領袖,王哲林一直保持著積極與樂觀,他自始至終都被認為是福建隊的希望,他也對得起身上背負的榮譽和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