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農先簡介及優秀事蹟介紹(隱姓埋名28年,他用一生詮釋「中國脊梁」)

2023-01-13鄧農先

36年前的今天

他走了

鞠躬盡瘁了一輩子

嘔心瀝血了一輩子

而絕大多數人

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

才第一次聽說了他的名字

——

鄧工先

1986年7月29日

鄧農先逝世

享年62歲

這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

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英雄

{不}1{/否}

中國從來就不缺為國許身的人

早已有人做好為國許身的準備

他說

「學科學對國家有用」

1937年7月7日,日軍全面侵華,中國開始全面抗戰。

無數學子走出學堂,開始呼籲民眾反抗日軍,這些學生中就有剛上高一的鄧農先。

鄧農先當眾撕毀日軍旗幟,父親怕他被日軍報復,就讓他和姊姊去了昆明。鄧農先在昆明讀完了高中,進入了西南聯大,跟隨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學習物理,圓滿完成了大學學業。

他說

「將來祖國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一定回來」

從西南聯大畢業之後,抗戰也勝利了,鄧農先回到了北平從事教書生活。

鄧農先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想要真正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建立祖國的力量,在國內閉門造車是完全不行的,他必須要去國外學習。

於是,他在普渡大學用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拿到博士學位,當時他只有26歲,被稱為「娃娃博士」。

他在獲得博士學位9天后,即登上歸國的輪船,回到祖國的懷抱。

他說

「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

1958年8月,鄧農先接受了「國家要放一個『大砲仗』」的光榮任務,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成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

鄧農先的任務很重,蘇聯不僅沒有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甚至留下了具有誤導作用的數據,所有的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中國「兩彈城」內鄧農先舊居的書房。

他說

「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準」

他選定了三個主攻方向,與其他年輕科研人員一起運用手搖和電動計算機、算盤和鋼筆等,最原始的工具進行夜以繼日的繁重數學計算。

一個數據,人員三班倒,無休息地計算也要一個多月,前後計算九次,一年時間,鄧農作物先和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都在搞計算,計算出來之後,還要找物理學家在物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預估,一旦出錯,就要重新計算。

1962年9月,鄧農先領導完成的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的關鍵性難題。

他說

「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發的」

1964年10月,羅布泊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六年艱難困苦,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全世界都偵測到了爆炸的波動。蘇聯覺得中國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彈,我們從一無所有到爆炸只花了六年。

1967年6月17日,依照他和於敏提出的方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鄧農先在給好友楊振寧的信中說:「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楊振寧收到信後,讀之既感震撼,又覺感動,不禁熱淚盈眶。

他說

「你們誰也不要去,這是我做的,我知道」

1979年的一次空投氫彈試驗中,降落傘沒有打開,氫彈從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鄧農作物先不顧阻攔,說:「你們誰也不要去,這是我做的,我知道。你們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他衝進試驗場,希望第一時間找到原因,他明白彈頭裡裝的鈽239的輻射有多厲害。但他也知道,這一顆彈頭造價有多高,他心裡沒有自身安危,只有國家利益,把國家的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不}2{/否}

你眼裡有星海浩渺

山河千里

而我眼中有你

說的就是許鹿希之於鄧農先

他說

「假如生命結束後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子事業,選擇你」

1953年,許鹿希和鄧農先結婚了,那天起他們就彼此託付終生。

婚後5年,他們生兒育女,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

鄧農先骨子裡是個浪漫又多才的人。

他會約許鹿希到家周圍的小路散步,在月光下唱《蘇三起解》,搭在一起的手印著月光格外溫柔。

他知道許鹿希喜歡花,便會在花季叫上許鹿希去頤和園賞花,鄧農先總是在為家人創造幸福感的事情上有著獨特的本事。

她說

「鄧農先是最好的丈夫,也是最好的爸爸,還是個沒成年的成年人。」

工作雖然忙碌,但一有時間他就會陪著孩子。

他會把孩子放在自行車上故意踩得很快,風呼啦呼啦從耳旁吹過的時候,孩子便會咯吱咯吱地笑。

他還會和兒子一起比賽玩遊戲,週末帶著他們爬山、游泳、散步。

他說

「我不能說」

他回到家,不知道該如何告知妻子,自己將要離開。

多久?他也不知道。

許鹿希先瞧出了端倪,開口問他:“你要調到哪裡工作?”

“這個不能說,我得保密。”

“那你做什麼工作?”

“這也不能說。”

“那你把通信地址告訴我,我給你寫信。”

“也不行……如果我幹好了這件事,死了也就值了。”

此刻,許鹿希忍不住哭了出來,“你幹嘛去,做什麼事情需要下這個決心?”

鄧農先卻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以後家裡的一切我都管不了了,只能託付給你了。”

這是個無眠的夜晚,對許鹿希來說是,對鄧農先來說也是。

{不}3{/否}

這盛世如他所願

我們沒有被落下

他說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農先住院363天,動了3次手術,一直疼痛不止。

即使這樣,佔據鄧農先腦海的仍然是中國的核事業,他忍著病痛和核物理學家於敏共同書寫了《中國核武器發展規劃建議書》,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準。

1986年7月29日,積勞成疾的鄧農先被癌症奪去生命,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從1958年至1986年

28年間

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子試驗

其中有15次是鄧農先親自指揮的

100%獲得成功

28年

他隱姓埋名

沒有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

除了組織

沒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

28年

他把自己的一切

都奉獻給了國家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鄧農先”

歷史會永遠錒刻下這個名字!

我們會永遠銘記!

來源: 我們的太空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