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怎麼死的(白起生死仇敵範雎,最終結局如何?)

2024-07-20范雎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白起一生充滿了傳奇,然而或許由於性格缺陷,情商不高,白起遭到丞相範雎的暗算,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杜郵。一代軍神沒有死於沙場,死於敵人之手,卻如此憋屈的自殺而亡,讓人不勝噓唏。

那麼,身為白起生死仇敵的範雎,他的下場又如何呢?根據史書記載,範雎舉薦失誤、諫殺白起等問題,所以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然而,犯下一連串錯誤的範雎,真的能夠抽身而去,秦王真的能放過他?在湖南雲夢睡虎地,考古專家挖出一批秦簡,揭開白起仇敵範雎的最終下場之謎。

范雎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想趁勢滅趙,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於是派人重金遊說範雎,言說一旦白起滅趙,那麼白起必為三公,地位就不在你之下了, “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所以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

因此,範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同意了此事,於是白起與範雎從此結仇。

當年九月,秦軍又攻趙,但白起生病,先後選擇王陵、王陵為將,卻一直損兵折將無數。史書記載白起說了一句話,即“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讓秦王大怒,就嚴令白起帶病上陣。

由於白起行動過慢,加上前線失敗消息不斷傳來,這時對秦王說了一句暗藏殺機的話,即“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意思白起還是不服,於是秦昭襄王就賜死了來到杜郵的白起。

范雎

可以說,範雎讓秦昭襄王失去滅趙良機,後進諦言逼死一員鎮國將軍,再者白起死後秦軍慘遭大敗,所以范雎罪大惡極。

而且,範雎錯誤不僅如此,還有舉薦之錯。 《史記》記載,範雎舉薦的鄭安平率部投降了趙國,舉薦的河西郡守王稽「三年不上計」等等。

根據秦國法律,所舉薦之人犯罪,那麼舉薦人「以其罪罪之」。

因此,範雎史書記載的「辭歸封地,不久病死」的結局,實在太美好了。那麼,真相究竟如何?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其中就提到了範雎的結局,有學者聲稱顛覆了史書記載。

范雎

湖南雲夢睡虎地秦墓,墓主是秦代官吏“喜”,雖然“喜”只是一個中低級官員,但卻非常敬業,非常喜歡自身職業,所以死後還將生前抄錄的文書、律法等陪葬。 (在王侯將相還有種的年代,沒有姓氏的“喜”,說明並非貴族出身)

由於秦末戰亂,以及項羽火燒鹹陽,導致秦朝的許多史料被毀,讓後人難以看到一個真實的秦朝和秦始皇,留下了很多遺憾。

然而,「喜」墓中的秦簡,卻填補了許多空白,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吉兇時日的佔書等均有涉及,為研究秦朝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大的學術價值。

范雎

在這些秦簡中,有一部《編年史》就記載了範雎的結局。

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

所謂張祿,就是戰國名相範雎的化名。那麼,這裡的“死”,究竟是病死,還是處死呢?其實,看一看範雎舉薦的王稽命運就知道了。 《史記》記載,「五十二年,王稽棄市」。顯然,範雎命運和王稽一樣,沒能逃脫秦法制裁,顛覆了史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