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居禮簡介(去波蘭不能不憑吊的三位偉人)

2022-11-24瑪麗居里

位於中歐的波蘭,歷史上是一個科學文化發達的國家, 出現了許多影響世界的偉大人物。波蘭對全世界至少貢獻了三位偉人:兩位科學家(哥白尼和居禮夫人),一位音樂家(蕭邦)。

一、推翻千禧年學說的天文學家-哥白尼

瑪麗居里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現代天文學創辦人,日心說的創立者。他用科學的太陽中心說,推翻了在天文學上統治了數千年的地球中心說。這是天文學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革新。

日心說是哥白尼40歲時提出的。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他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自然科學從此獲得了新生。

直到1992年10月31日,羅馬天主教會終於意識到錯誤,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才決定為伽利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1543年5月24日,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病逝,遺骨於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波蘭科學院的旁邊有背負著地球儀的哥白尼雕像。

二、為科學奉獻的偉大科學家-居禮夫人

瑪麗居里

瑪麗·居禮(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3日),生於波蘭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為人類揭開原子的奧秘做出了巨大貢獻。

1903年,居禮夫婦和貝克勒爾因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禮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禮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在波蘭華沙,有一座紀念居禮夫人的博物館,是由她生前的居所改成的。她在此出生,生前的最後一年也在此渡過。博物館裡展示的是與她的研究有關的資料和一些個人用品。

三、珍藏祖國泥土的偉大作曲家-蕭邦

瑪麗居里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1849),19世紀波蘭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

蕭邦七歲時開始創作,八歲時登台演出,十九歲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迴演出。後來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 1849年,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蕭邦是史上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為紀念蕭邦,從1927年開始,華沙每五年舉辦一次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吸引全世界好手來角逐,成為國際音樂界的頂級盛事,有「鋼琴奧運」之稱。

在波蘭國家科學院對面的聖十字教堂裡藏有鋼琴家蕭邦的心臟。當蕭邦20歲離開波蘭到維也納進修音樂時,帶了裝滿波蘭泥土的銀杯同行,19年後,當他在巴黎去世時,這個銀杯也隨著一起下葬。他的姊姊則依照他的遺言,躲避開沙俄的憲兵,歷盡艱辛,把他的心臟帶回了波蘭。這顆心臟目前保存在教堂左邊第二根廊柱中,廊柱上雕刻著蕭邦的生平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