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從曹操迎立漢獻帝到許都的公元196年算起,到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的公元220年為止,建安這個年號一共存在24年,有25個年頭。
建安24年就是西元219年,來看這一年有哪些名人過世了?
西元219年,整個三國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曹操與劉備的漢中之戰,二是曹操與關羽的襄樊之戰,都是曹魏集團與蜀漢集團之間的戰爭,戰爭就意味著死亡。
漢中之戰陣亡蜀漢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雷銅、吳蘭、任夔,曹魏一方陣亡的將領有:夏侯淵、趙顒。襄樊之戰中蜀漢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關羽、關平、趙累,曹魏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龐德。除了戰爭之外,還有天災、人禍以及正常死亡的人,以下就分別來說說,名氣較大的人是如何死亡的。
劉備、曹操、孫權
1、夏侯淵
夏侯淵是曹操手下軍區司令級別的將領,負責曹魏整個關中、漢中、隴右及涼州一帶的軍事,責任重大。
西元217年,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從益州北攻漢中,與鎮守漢中的夏侯淵打了快兩年,劉備一直沒有進展,直到219年正月,劉備改變了策略,不再攻打城池據點,而是出兵佔據了漢中的製高點定軍山。
夏侯淵看到劉備佔領了定軍山,於是帶著張郃率軍離開了陽平關,與劉備爭奪定軍山,當時夏侯淵與張郃各率一軍在山腳鎮守一邊,劉備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派出重兵圍攻張郃,張郃快頂不住了,於是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把自己的軍隊分了一半給張郃。
夏侯淵
然後劉備派人燒了夏侯淵的鹿角,夏侯淵親自帶著幾百人修補鹿角,劉備又派黃忠從山頂衝下來,當場斬殺夏侯淵,夏侯淵死亡的原因是戰爭。
2、楊修
楊修出身弘農楊氏,他的家族世代豪門,四世太尉,四代人中都有人擔任太尉一職,其知名度與影響力不亞於袁紹的四世三公,他的父親楊彪擔任漢獻帝時期的太尉,曹操迎立漢獻帝後,把楊彪下了監獄,差一點殺了他。
後來楊修出仕,擔任曹操丞相府的主薄,相當於秘書,在曹丕與曹植爭世子之位時,楊修站隊曹植,後來曹操立曹丕為世子,楊修的地位就尷尬了,再加上楊修的母親是袁術的女兒,楊修也就是袁術的外甥,曹操一直對楊彪和楊修父子不滿。
楊修
西元219年,曹操找了個理由殺了楊修,理由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翻譯過來就是說:數次私自洩漏消息,結交諸侯圖謀不軌。這個罪名可大了,曹操殺楊修的真實目的應該是打壓士族,楊修死亡的原因是人禍,被曹操猜忌所殺。
3、龐德
龐德原本是馬超手下的將領,馬超戰敗後,龐德與他一起逃到了漢中投靠張魯,馬超秘密南下投靠劉備後,龐德留在漢中,215年,曹操佔領漢中,龐德投靠曹操,成為曹營將領。
西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擊敗了曹仁,包圍了襄陽與樊城,龐德當時與於禁率軍迎戰關羽,當時正處於雨季,龐德及於禁都被大水所淹沒,也被關羽所俘虜,關羽要求龐德投降,龐德寧死不降,被關羽所殺。 龐德死亡的原因是戰爭,被關羽俘虜後殺害的。
楊修
4、司馬防
司馬防出身河內司馬氏,也是當時的豪門世族,他也是司馬懿的父親,因為舉薦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與曹操關係較好,受到曹操的重用,曾經擔任過洛陽令與京兆尹,他有八個兒子,司馬懿排行老二。 司馬防於西元219年去世,享年71歲,是正常死亡,在當時能活到71歲絕對算長壽。
5、魏諷
魏諷這個人出身不詳,只知道他是曹魏的名士,219年漢中之戰發生時,魏諷在鄒城,鄒城當時是曹魏魏王國的都城,魏諷在暗中私自聯絡長樂衛尉陳禕準備起兵攻取鄒城,結果陳禕臨時害怕,於是向曹丕告密,魏諷因此被曹丕所殺。
魏諷謀反案是一件疑案,沒人知道魏諷為何要謀反,並且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魏諷只是呈口舌之利的名士,沒有兵權,又沒打過仗,甚至找不出他有什麼政治野心,就這樣謀反了,魏諷的死因是政治鬥爭,被曹丕所殺。
魏諷
6、陸績、孫賁、孫皎
陸績是陸遜同族的叔叔,出自江東四大家族之一的吳郡陸氏,孫賁是孫權的堂兄,孫堅兄長孫羌的兒子,孫皎是孫權的堂弟,孫堅弟弟孫靜的兒子,陸績、孫賁、孫皎都是在西元219年病逝,死亡原因都是病死。
尤其是陸績,去世的時候只有32歲,比周瑜還短命,這個年齡去世就是非正常死亡,肯定是得了治不好的疾病去世的,孫賁、孫皎也是如此,得病去世的,至於是什麼病,史書也不會記載的。
7、張仲景
張仲景與華佗、董奉一起被稱為建安三神醫,他寫了一本著名的醫書叫《傷寒雜病論》,是專門研究傷寒病的醫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發生了很嚴重的瘟疫,根據史書記載,漢桓帝時期,發生了大瘟疫三次,漢靈帝時期發生了五次,這還不算小瘟疫,事實上,瘟疫貫穿了整個東漢末年,直到三國時期。
張仲景
當時的人口估計超過60%死於瘟疫,甚至可能更多,因為根據統計,漢桓帝時期,東漢人口有6500多萬,到了三國時期不到800萬了,有87%的人因此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戰爭、瘟疫、飢餓等等。
以張仲景自己的家族來說,從196年以來不到十年的時間,他的家族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而這三分之二的死亡人口中又有70%死於瘟疫,也可以推斷漢桓帝時6500多萬人中有70%死於瘟疫,這就是4550萬人,只有17%的人是因為戰爭和飢餓而死亡的。
這種恐怖的死亡導致了當時的十室九空,張仲景也因此而研究傷寒病,並積累了不少治病的經驗,寫下了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到了今天還是中醫大學的必修教程,到了西元219年,張仲景過世。
傷寒雜病論
史書沒有記載張仲景是怎麼死的,也許是病死,也許是其他原因,身為醫生來說,天天接觸病人,也有感染瘟疫的可能。
接下來再看看西元220年有哪些三國名人去世?
8、關羽與關平父子、趙累
襄樊之戰是219年開打的,一直到220年才正式結束,起初關羽威震華夏,擒於禁、斬龐德、圍曹仁,一時風光無兩,但在219年10月,整個戰事急轉直下,因為孫權在背後偷襲了荊州,孫權派出呂蒙、陸遜等將領攻打空虛的荊州,荊州毫無防備,全部淪陷。
而身在襄樊的關羽也得知了這一消息,無心戀戰,同時也被徐晃打敗,關羽撤退回荊州,路上士兵全部逃散投靠了呂蒙,關羽只帶著少數人敗走麥城,不久從麥城突圍,在臨被潘璋手下的馬忠所俘虜,一同被俘虜的還有他的兒子關平、都督趙累。
關羽
隨後關羽、關平、趙累被殺,關羽的首級還被孫權派人送給了曹操,關羽的死是三國非常重大的事件,關羽、關平、趙累的死因是戰爭{ /b}。
9、曹操
襄樊之戰結束後不久,曹操就病逝了,死亡的具體時間是公元220年3月15日,這一年曹操已經66歲了,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算長壽了,也算正常的死亡年齡,曹操的25個兒子中,沒有幾個活得比他長的。
以曹操這樣帝王身分的人,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與醫療條件,活到66歲已經算不錯了,曹操的死亡原因就是病逝。
曹操
10、夏侯惇
夏侯惇是夏侯淵的堂兄,據說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人,也算是幾百年的豪門了,夏侯淵與曹操是連襟,那夏侯惇也與曹操沾親帶故,也有人說是夏曹侯操,夏侯家與曹家又是諫縣的兩大豪門。
夏侯惇在生前一直受到曹操的重用,儘管他沒有啥軍功,但他的官職一直在深,而且深受曹操信任,夏侯惇可以不經通報直接進入曹操的臥室,這個待遇在曹操手下所有將領中,只有夏侯惇一人有,夏侯惇還在居巢指揮曹操手下的26軍,以七軍為3萬人來計算,26軍就是10餘萬人左右。
夏侯惇在曹操去世後,被曹丕任命為大將軍,這是曹魏武將最高軍職,僅僅幾個月後,夏侯惇就病逝了,去世年齡不詳,死亡原因就是生病。
夏侯惇
11、法正
法正原本是劉璋手下的小官吏,一直懷才不遇,直到遇見劉備,法正在張松之後投靠劉備,為劉備策劃奪取益州,背叛了他的舊主劉璋,法正因為有才,很能出謀劃策,很能出謀劃策,很能出謀劃策,很能出謀劃策得劉備重用,法正幫助劉備奪取了益州,並在漢中之戰出謀劃策,協助劉備攻佔漢中。
劉備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這個官職很重要,協助皇帝負責處理日常政務,但220年法正就病逝了,去世年齡45歲,死亡原因是生病。
12、黃忠
黃忠原本是劉表手下的中郎將,一直鎮守長沙,劉表過世後,劉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戰,劉表攻取荊州南四郡,黃忠歸屬劉備。 211年,黃忠隨劉備入川,在與劉璋的戰爭中,黃忠表現勇猛,初出頭角。
黃忠
漢中之戰,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曹魏漢中主帥夏侯淵,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要知道在戰場斬殺敵方戰區司令級別的將領,整個三國都沒有幾次,黃忠也因此受到劉備重用,被封為後將軍,到第二年,也就是220年,黃忠就病逝了。
史書沒有記載黃忠去世時年齡多大,但是根據推測,黃忠去世應該在60歲以上了,因為50多歲的關羽稱黃忠為老兵,那黃忠肯定比關羽年齡大,這個年齡去世就是正常的死亡了,也許是老死,或者是病死。
13、程昱
程昱是兗州人,出身士族,後來投靠了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的一員謀士與將領,陳宮、呂布偷襲兗州時,程昱與夏侯惇、荀彧一起為曹操昱也多次親自率軍作戰,是謀士中文武雙全的人。
程昱
程昱是整個三國都活得比較長的人,他生於141年,死於220年,活了80歲,是絕對的高壽,放在今天都算長壽,更不說當時了,程昱是正常死亡,老死或病死。
14、呂蒙
呂蒙是孫權手下的將領,在周瑜與魯肅之後,呂蒙成為東吳將領中的佼佼者,215年孫權與劉備湘水對峙時,呂蒙率軍計奪荊州南三郡,襄樊之戰期間,呂蒙裝病欺騙關羽,暗中做偷襲荊州的準備,最後奪取了公安縣與南郡江陵城。
呂蒙奪下荊州後不久就生病了,然後就是一病不起,三國演義中說呂蒙是被關羽魂魄附身而死,這是胡編出來的,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呂蒙應該是一直有病在身,包括他欺騙關羽說自己生病,可能是他真的有病,只是不嚴重,然後以此為掩護。
呂蒙
呂蒙生病後有一段時間,孫權請了全國最好的醫生來給呂蒙看病,並把呂蒙請到自己的臥室中治療,總有人懷疑孫權害死了呂蒙,這是標準的陰謀論,孫權不可能害呂蒙,正是用人之際,怎麼可能害呂蒙,飛鳥盡才會良弓藏,飛鳥不盡就不會把良弓藏起來,這是基本常識。
所以呂蒙死亡的原因就是生病,至於什麼病,史書沒有記載,看上去像是疾病,而且病情還會忽好忽壞,最終還是去世了,呂蒙死的時候只有42歲,這個年紀只能算正常。
15、蔣欽
蔣欽是東吳的元老將領,從孫策開始平定江東開始,蔣欽就跟隨孫策了,參與了東吳的不少戰爭,蔣欽去世的情況與呂蒙非常類似,都是參與了偷襲荊州,然後不久就去世了,兩人過世的時間也很相似。
從情況來看,蔣欽生的是急病,與呂蒙類似,如果真有病,也不可能還參與戰爭,然後突然就病逝了。
蔣欽
最後回過頭來看一看建安24年和25年死亡的名人,除了戰場上被殺的,其他大多是病逝或正常死亡,尤其是病逝的,與當時流行的瘟疫不無關係,雖然這些人算是上層社會的人,有著較好的醫療條件,但是瘟疫並不挑人,這些人當中一定有因為瘟疫而過世的人。
像呂蒙、蔣欽等人就有可能死於瘟疫,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特徵:急病與突然死亡,這符合瘟疫的特點,而且呂蒙年齡並不老,處於壯年。
比如說赤壁之戰,史書記載了曹操的軍隊發生了瘟疫,很多人因此染病而死亡,嚴重影響了戰鬥力,上面講到張仲景的家族有70%的人死於瘟疫,張仲景是南陽人,一個家族都死了這麼多人,整個國家死亡了幾千萬人,這都是非常恐怖的事,也免不了死亡很多名人名士。
而在三國亂世中,不只瘟疫會威脅人的生命,除了瘟疫之外,還有戰爭和飢餓,東漢末年從黃巾起義開始,就不斷有戰亂,一直到西晉統一全國,才基本免除戰亂,而飢餓就是一直伴隨著瘟疫與戰亂,導致不少人死去,三大因素導致人口不斷減少,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