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簡介及著作(「藥王」孫思邈活了141歲?只因5大養生術)

2023-01-08孫思邈

孫思邈

孫思邈是唐代偉大的醫藥學家,享年101歲(581~682年),也有一種說法稱,他活了141歲(541~682年)。不管按照哪一種說法,他都是一位高壽之人。孫思邈知識淵博,醫術精湛,著有醫學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後世尊奉為「藥王」。除了治病救人,孫思邈也非常重視養生,其養生之道值得人們學習。

養 性

孫思邈認為,要健康長壽首先必須養性,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自己常處於寧靜祥和的境界。他少時因病學醫,博覽經史百家學說,隋唐時曾拒絕當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他更傑出的成就是,總結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他一生過著隱居生活,一不做官,二不圖名,三不謀利,心胸豁達,為世人稱道。他認為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摒棄自我中心的人生觀,淡化對名利的追逐,使自己保持一種「寧靜祥和」的心境。

導引吐納

孫思邈的重要養生方法是導引按摩、吐納調氣。前者屬健身體操,以動為主,後者為呼吸體操,以靜為主,二者均屬氣功範疇,名「動靜氣功」。孫思邈的運動方法是動靜結合,缺一不可。他強調指出,欲養生者,不但要愛惜精神,愛氣,養形,還必須“兼之以導引行氣”,長此以往,始能延壽。又說:「善攝養者,須知調氣方焉,調氣方療萬病大患,百日生須眉。」可見導引按摩、吐納調氣的養生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孫思邈之所以高壽,是與他堅持練習導引吐納之術分不開的。

孫思邈

飲食保健

孫思邈在古代那種戰亂頻繁、物質貧乏的艱苦條件下,能壽超百歲,關鍵之一就是他非常重視飲食保健。他主張飲食時必須去除一切煩惱,心平氣和地進食,才有益於消化和健康。有些人喜歡在進食時思考事情,這是有害於健康的不良習慣,應該摒棄。飲食過後,不要馬上做腦力或體力勞動,也不要安臥不動,應該先以手摩面及腹部,然後散步數百步至數里之遙。這樣做有助於消化飲食,避免疾病的發生。同時他也注意飲食衛生,不食生冷及腐敗食物。飲食完畢漱口數遍,可使牙齒不白,口中無穢氣。

關於夏季如何養生,孫思邈也有獨到的見解。他在《乾金要方》中寫道:「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何為省苦增辛呢?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在夏季的時候,容易出現心火,苦味的食物是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但是也會導致增加心氣,而壓制肺氣。因此,夏季不要吃太多苦味的食物,避免心火太旺。在五行之中,心屬火,肺屬金,心火會克製到肺金,而辛味則是屬於肺經。所以夏季炎熱,還是應多吃辛味食物,如蔥、薑、蒜、蘿蔔等,這些辛味食物具有活血、祛濕等作用,可以補益肺氣,尤其是肺氣虛的人,更要多食用。

規律作息

孫思邈認為養生要保持規律的作息。他認為,飽食後不宜馬上睡臥,否則容易停食,有害健康;同時也反對飢餓時入睡,認為「不食即臥,令人心虛,多汗,多夢」。他也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睡太多,不愛運動,會引起氣血運作不暢,導致筋骨脆弱,臟腑功能減退。他認為睡前不宜運動,也不宜大喜大悲,可以適當靜坐、散步,或聽點舒緩的音樂等,使身體漸入佳「靜」。

養生有術

孫思邈推行「易則易行,簡則易從」的原則,論述養生之道通俗易懂,一看就懂,一學即會。另外,其養生著作中創造並累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養生經驗,如“漱津”“琢齒”“摩眼”“押頭”“撥耳”“挽發”“放腰”“食訌以手摩腹」「每十日一食葵」等。

本文作者 艾興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