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唐久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憑藉詩作《登鸛雀樓》、《涼州詞·其一》而登上唐朝一流詩人之列。但也寫出一些末流或水平不高的作品,遂有人懷疑其名不副實。
身為邊塞詩人的王之渙,與岑參、王昌齡和高適稱唐四大邊塞詩人,讓後人崇拜不已。可見王之渙很有盛名,尤其善寫邊塞風光、情調之類詩作,其他類型作品可能不擅長,寫的就不是很好,或品質不高。
我們舉例其作品並分析一二,如下:
1《登鸛雀樓》作者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小天評:壯闊!五絕中的佳品,無一字不穩,且精確、精煉十分。登鸛雀樓如懷壯慨,將天地萬物攬於身前。
2《涼州詞·其一》作者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小天評:悲壯、悲涼!但凡曾到過邊疆大漠的,無不為此詩折服。整首詩,構思精密,無懈可擊,情境縱橫,且無限悲涼、悲壯,意猶未盡。
3《涼州詞·其二》作者 王之澇
單於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小天評:一般,有聲勢無深遠意境。
4《送別》作者 王之澇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小天評:老生常談,且構思、意境平乏簡單。
5《宴詞》作者 王之澇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小天評:去棹別離之情景,亦是老生常談,無新意。
6《九日送別》作者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小天評:重陽節送別,詩意匱乏。
從上述舉例的作品中看出,一、二兩首確實絕佳,第三首就一般了,第四、五、六首顯得平庸,可賞性不多。
為什麼反差這麼大呢?可能對於抒發愛情、別離之類的詩歌不是很成熟、很拿手,故而沒有像其他邊塞詩作那樣恢宏壯觀了。
還有一個,詩歌樣本不足,王之渙不可能只創作六首詩歌的,或是因為一些原因而丟失了,可能還有其他較好質量的詩歌沒有編撰或保傳下來,實在遺憾。
不管怎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涼州詞·其一》兩首詩篇確為驚人之作,可見功力不凡。憑此兩首絕佳作品登上一流詩人之位,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