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系」股票集體停牌個多月後,6月20日晚間,中國恆大(HK:03333)、恆大物業(HK:06666)與恆大汽車(HK:00708)三家港股上市公司齊發公告,公司正積極推進重整工作,預期將於7月底前公佈初步重整方案。
雖然能不能如期重組還要打個問號,但這個消息也給了債權人一線希望。如今的恆大,正努力復工復產、保交大樓,加快資產處置速度「回血」來一點點化解債務危機。恆大需要加快自救進度,來跟上外界的期待。
另外一方面,恆大還在造車上繼續努力,以圖找到突破口。近期,對於外界傳言的恆馳5無限期推遲預售的消息,恆馳發布聲明否認,並明確:因為疫情影響,原定6月22日量產時間調整為2022年9月20日,預售工作正常推進中。
在此之前的上海、廣州發布會上,恆大一口氣推出了六款車,車型覆蓋A到D級別以及轎車、SUV、MPV等車型,分別以恆馳1至恆馳6命名。恆大放下豪言,到2025年恆馳汽車產銷目標要超100萬輛,到2035年產銷要達到500萬輛。
在地產陷入危機後,造車成了恆大和許家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官員宣延後量產計畫三個月,讓恆大汽車的未來又增加了一層迷霧!債權人和市場人士不得不急切地想要尋找到答案:背負2萬億的負債,從首富到「首負」的許老闆,能藉「造車運動」實現「逆風翻盤」嗎?
從首善、首富的「開掛人生」到「首負」
許家印1958年10月出生於河南周口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曾參與8年抗戰。許家印剛出生一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他是跟隨奶奶長大的,可以算是半個孤兒,真正過過苦日子!
1992年,「又一個春天」來臨時,許家印拋棄了舞鋼的鐵飯碗,隻身一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來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創業。 1996年,許家印正式開啟了「開掛」的人生!首開的第一盤-廣州金碧花園便一舉成名,成為「中國著名城鎮化社區50佳」名盤。他也創下了包括金碧花園、金碧華府、金碧禦水山莊、金碧灣等13個樓盤同期開發的紀錄。
之後,許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 2005年,許家印獲得黨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06年,許家印又被評為第二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有了金錢之後,許家印開始回饋社會,並成為「首善」。 2011年,許家印以3.9億元捐款成為《2012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榜首;2018年,許家印又以42.1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捐贈總額名列《2018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一名。
2017年,許家印的個人財富達到頂峰,以2813.5億元榮登國內富豪榜榜首,成為中國首富。 2019年10月30日發布的《2019斯維登集團·胡潤房地產企業家榜》中,許家印蟬聯了地產行業首富 。
然而,物極必反。所謂是“否極泰來,福禍相生”,巔峰時刻的恆大隱患也在累計,並最終如雪崩一般崩塌!
房地產本身就是資金密集產業,使用槓桿貸款、高負債比率都很正常。許家印又是一個玩槓桿的高手,從恆大做第一個專案起,就利用槓桿向銀行貸款。後來,高槓桿,高週轉這套玩得十分嫻熟,恆大規模越做越大,負債也越來越多。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背景下,許家印仍在瘋狂拿地,繼續他的「買買買」模式,這讓恆大集團的高負債率隱患最終暴雷。 2020年6月,恆大商業承兌匯票的持票人稱商票到期未能如期兌付,具體承兌時間無法預估。 2021年7月開始,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全面爆發。
公開資料顯示,恆大負債總額高達1.97兆,此外還有超2000億的商票逾期,以及數百億理財未兌付,許家印成為名副其實的「首負」。
「國家隊」入場維穩,恆大自救路漫漫
2021年8月10日,恆大集團開始出售名下資產。恆大公告稱:本公司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出售公司上市附屬公司,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恆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權益。
2021年12月3日,恆大在港交所發布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廣東省人民政府對此高度關注,當晚立即約談了恆大實控人許家印。 「應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請求,為有效化解風險,保護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小組,督促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督促切實加強內控管理,維護正常經營」。
至此,「國家隊」進駐恆大,主要目的是「維穩」,避免恆大危機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面對巨額債務危機,許家印好在並沒有選擇「跑路」或「躺平」。換句話說,恆大地產在全國各地的項目,涉及近百萬個家庭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他也沒有資格選擇「躺平」。
廣東省政府工作小組進駐恆大後,要求暫停資產處置。之後,恆大宣布成立了風險化解委員會,主要任務是主動溝通和協調各地政府部門,幫助推動恆大獲得信貸融資,繼續推進目前在建工程如期完成保交樓的工期任務。
在「國家隊」支援下,去年12月,恆大完成了交樓37,899套。 2月6日,恆大舉行新年開工動員大會上,許家印承諾,2022年,恆大要交樓約7000萬平米,60萬套。這意味著恆大50%的專案都要在今年內完成。
目前,恆大名下擁有的房產、土地、汽車等總市值仍高達2.4兆。許家印表示,恆大目前除在交付的項目外,還有5600萬平方的在建未取證、未開盤的項目,1.6億平方的土地儲備,以及150個舊改項目,且這些項目大多都較為優質。
如果這些項目都能找到“接盤方”,恆大的債務危機理論上是完全能夠化解的。但很顯然許家印是不會賣光恆大來還債的,許家印在內部會議上定下原則:絕不允許賤賣公司資產,公司權益必須得到保障,要保證合作項目的正常開發建設,要杜絕項目合作的漏洞。
砸下重金造車,未來能否「逆風翻盤」?
如今,恆大的希望寄予造車成功。為了“造車夢”,許家印是真的下了血本,據恆大集團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此前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恆大汽車截至2020年年末已累計投入474億元。
2019年恆大最「壕」的時候,在一週內曾與廣州瀋陽兩地地方政府簽訂了2,800億戰略合作協議:6月11日,與廣州市政府簽署協議,恆大新能源汽車產業三大基地將落腳南沙,總投資額達1600億,未來年產100萬輛整車;6月15日,與瀋陽市政府簽署協議,恆大集團投資1200億在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為了拿到製造新能源車的核心技術,以降低造車的風險,許家印還不斷斥巨資搞全球收購:
2019年1月15日,恆大健康(後更名恆大汽車)以9.3億美元併購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車公司NEVS51%股權。 NEVS自2012年起專注於純電動車開發,建立起世界級電動車研發與製造平台。兩週後,NEVS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科尼賽克簽訂合作協議,雙方組成一家致力於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
2019年1月24日,恆大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為第一大股東。卡耐新能源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日本電池巨頭ENAX共同創立,技術來自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小澤和典及其研發團隊,是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系列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2019年3月15日,恆大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股份有限公司70%股份。泰特機電100%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股份,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輪轂電動馬達技術,已形成產能並在國際廣泛應用。
2019年5月,恆大與世界頂尖輪轂馬達公司英國Protean在倫敦簽訂協議,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
由此,許家印透過“買買買”,基本上拿下了全球頂尖的新能源車造車技術與造車人才,搭建起了恆大的造車班底!
「本集團正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已建造覆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先進整車製造、汽車銷售及智慧充電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在各關鍵環節擁有世界頂尖的核心技術,並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協同研發,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2020年7月,恆大健康正式更名恆大汽車,並放下如此豪言壯志。
過去幾年間,許家印更是滿世界奔走,不斷為恆大造車做努力!今年年初,恆馳5首車下線,2月11日進入工信部第353批新產品公示名單,通過公示期後具備了銷售資格,終於獲得了「準生證」!
3月22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動員大會上,許家印要求,「汽車集團要日夜奮戰,努力拼搏,大干三個月,6月22日一定要實現恆馳5量產」。但可惜的是,時間表落了空,如前文所述,恆大汽車「恆馳5」的量產時間被延後了3個月!
恆馳5實現量產,是恆大造車夢落地的基礎,這也是後續規模化交付,實現銷售、售後網路佈局的前提所在。為量產銷售做準備,恆大已經開始招募代理商,據了解,在銷售模式上,恆馳將採用訂單式銷售和輕資產運營的模式。
如今,「恆馳」汽車上市銷售只差臨門一腳,恆大汽車看似一步步在走向正軌,但依然身處於迷霧之中,即使成功上市後能不能得到消費者認可大賣特賣也遠未可知。
但無論如何,對於恆大和許家印而言,已沒有其他退路可選,造車已然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必須要抓住它。 3個月的時間並不長,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標示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微訊號: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