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簡介(為了不拔牙我走上了文學之路)

2022-10-21餘華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 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十部作品。

餘華

有人說,餘華寫的是生活本身,莫言寫了很多孤獨的苦難,王朔就是不靠譜不著調,只有蘇童有寫作技巧手法上的鑽研和思考。

餘華

餘華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之路的,從他詼諧有趣的對話中我們也更了解這些作家的可愛,餘華是為了不當牙醫,莫言是為了賺錢買皮鞋,王朔也是為了自己,蘇童: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餘華

餘華說,我走上文學道路其實很簡單,我去了一個衛生醫院當牙醫,我一天都沒學過醫,上班第一天就開始拔牙了。因為帶我的那個醫生也就是我的師傅,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他累,他就讓我看一遍,下一個就讓我上了,我驚心動魄地拔掉了第一顆牙。從此以後就是我負責拔牙,我師傅坐在椅子上開處方、看報紙,我非常不喜歡牙醫這份工作。

餘華

當時在縣文化館工作的那群人整天在大街上游玩,我覺得生活很不公平,我們一天拔8個小時的牙,他們在大街上東逛逛西晃晃,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上班,他說我們在街上就是上班。當然這樣的工作我也很喜歡,我就想怎麼能掉到文化館。我很想調到文化館工作,因為那個地方可以不上班不工作,自由自在。

餘華

那怎麼辦?寫小說吧,那時候雖然我識字不多,但是寫小說夠了,多一個字能寫,少一個字也能寫,所以就開始寫小說,寫完就發表了,很順利就調到文化館工作了。上班第一天我故意遲到2個小時,我想反正那些人也在大街上,結果發現我是第一個到達的我急知道這個單位來對了!

餘華

他們給我的題目是我為什麼寫作,我們這四個作家之間根本不知道對方寫的什麼,我上去就念我寫的,不願意做牙醫,想睡懶覺,不想上班,寫小說稿費還歸自己!

餘華

第二個是莫言,他上去說了自己當了好幾年哨兵,他想給自己弄一雙皮鞋,我是沒錢怎麼辦?他就寫小說發表!

王朔那個也差不多,好像也類似是這樣一個不太可靠的故事。

唯一純潔的是蘇童,他說他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然後在大學裡如何熱愛上了文學然後開始寫作。

等到我們三個人在前面念完以後,蘇通死活不願意念他的稿子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寫得很丟臉,我說我們說的才不好,你說得這樣很好,他說不不不,我太蠢了!我怎麼那麼愚蠢,我怎麼會說我熱愛文學才能走上文學之路!我應該也跟你瞎編一個。

餘華

以上是餘華在節目裡的講話,故事生動有趣,典型的文人自嘲卻讓人樂不可支! 「我一天也沒學過醫」、「這個單位來對了」、「那時候雖然我識字不多,但是寫小說夠了」、「多一個字能寫,少一個字也能寫」、「所以就開始寫小說,寫完就發表了,很順利就調到文化館工作了」…簡直就是高級凡爾賽!

難怪《兄弟》裡的餘拔牙有這麼一段:牙齒店的工作讓我感到無聊至極,數以萬計的張開的嘴巴裡就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高中那會兒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記憶深刻,如今依舊是能感同身受。

也許對這樣的學習大師來說,不是他們選擇了文學,而是命運把文學傳給了他們吧!

餘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