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一首《赤壁》,為我們還原了赤壁鏖戰的情景,英雄鐵血的豪邁,還有沖冠一怒的豪情。但這首詩也誤導了我們千年,當初曹操建造銅雀台的本意,或許是為了招攬美女享樂,但並非是為了大小二喬。
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話說諸葛亮一片扁舟前往江南,目的就是為了遊說孫權,兩家一起聯兵抗擊曹操大軍。魯肅是忠厚質樸之人,聽了諸葛亮一席話之後大為高興,將諸葛亮引薦給孫權,然後讓孫權派人在鄱陽湖召回正在練兵的周瑜。
諸葛亮與周瑜都是智謀之輩,兩個人鬥智鬥力不亦樂乎,只是急壞了在一旁的老實人魯肅,最後諸葛亮使出了殺手鐧,對東吳大都督周瑜說,你只要獻出兩個人,那麼曹操百萬大兵公頃可退。周瑜當然問哪兩個人這麼有能量,諸葛亮微微一笑說,自然是喬公兩位女兒大喬與小喬。
大喬與小喬都是當世的絕色美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只貌,大喬是孫策的遺孀,小喬是周瑜的妻子,周瑜聽後自然十分憤怒,但他還是很有城府的,於是就問孔明你這麼說有證據麼?諸葛亮說,「曹操的兒子曹植是個大才子,銅雀台建成的時候,寫了一首《銅雀台賦》,裡面有有這樣一句話,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諸葛亮說完之後,周瑜拍案而起,兩隻眼睛血紅,怒髮沖冠,口中大喝,「鼠輩敢爾。」然後對諸葛亮說,「孔明不必多言,我這就去找主公,起兵滅了曹阿瞞。 「於是周瑜一馬當先,後面跟著諸葛亮與魯肅就去找孫權了,然後周瑜力排眾議,促使孫權下定決定與劉備聯合,共同抵禦曹操的來犯。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其實在陳壽《三國志》中,本沒有智激周瑜和大小喬什麼事情,這是羅貫中為了渲染文章的氛圍,突出神化諸葛亮所杜撰的。銅雀台建於建安15年,諸葛亮扁舟到柴桑是建安13年,首先在時間上就對不起來。
其次曹操建造銅雀台的背景上,在赤壁鏖戰失敗以後,途徑河北碣石山時,俯瞰大海,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揮筆寫下千古名篇《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
在這種背景下曹操就需要用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決心,恰巧有人報告在鄒城附近有金光發出,曹操令人前去挖掘,結果挖出了一隻銅雀,於是讓人在此地建造銅雀台,以此彰顯曹操徵伐天下的野心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