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許多在某一領域開宗立派以及成就極高的人,成了後世敬崇的榜樣,尊他們為謀方面的聖人。我用「以詩說史「的形式,向網友們介紹了至聖孔子、亞聖孟子、武聖關公、詩聖杜甫、詞聖蘇遼。 今天介紹「曲聖關漢卿」,以後陸續介紹書聖、史聖、文聖、畫聖、草聖、兵聖、謀聖、醫聖、藥聖、酒聖、茶聖、科聖、樂聖、棋聖等聖人,每日一期,請關注欣賞。 詩雲:
軒昂倜儻已齋叟,多才業倡導。
自喻響當銅碗豆,憤書怒罵反惡流。
竇娥冤降暑天雪,赴會單刀壯志酬。
雜劇遺存近百部,悲歌激憤唱民愁。
圖片來自網路
關漢卿,號已齋叟,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又有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之說。元代雜劇作家,我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約生於金代末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一生寫作勤奮,共著雜劇67部,今存18部。
他用貼切現實、充滿血肉之感的筆觸,訴說著社會民眾的困苦與無奈;將一腔悲憫的情懷,傾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他的《感天動地竇娥冤》。本劇透過竇娥的悲劇,揭露了元代社會地痞流氓橫行和官吏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撻了元代社會的混亂與黑暗。
圖片來自網路
他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其居之首。其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散曲中自喻「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響當一粒銅碗豆。」
他是我國戲劇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了主題深刻、結構嚴謹、形象活潑鮮明、語言潑辣質樸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