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中國科學家,他獻身於中國核潛艇事業,有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而當他30年後第一次回到家鄉時,自己已從一個青年變成花甲老人,父親早已去世,母親也已93歲高齡。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先生,他為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這是中國政府對科學家的最高獎項,帶有終身成就獎的性質。
黃旭華先生1924年2月24日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父親是民間醫生,開設有藥房,兼營農商。黃旭華四歲就入當地教會學校讀書,成績優異。
1938年,年僅十四歲的黃旭華先生告別雙親,在長兄的帶領下,經過四天的艱苦跋涉,抵達揭西山區,進入百年名校聿懷中學求學。
這時正是在抗日戰爭,戰事不斷,即使是揭西山區,仍不時有日機盤旋上空。教室也僅是能遮風擋雨的草棚,條件十分艱苦,黃旭華克服這些困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打下了很紮實的學習基礎,而且還磨練了十分頑強的毅力,為他以後的學習和事業奠定了基石。
1941年夏,黃旭華又輾轉來到廣西的桂林中學。在這裡他接受了更嚴格和系統的學習,領略了愛國詩人柳亞子之女、曾任宋慶齡秘書的柳無垢的淵博學識,秉承了數學老師許紹衡的代數才能。也激發了他對個人前途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他給自改名旭華,就是受柳無垢的啟發,意思是中華民族必定如旭日東昇一般崛起,他要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做出貢獻。
1945年,他憑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國立中央大學的保送資格,也被國立交通大學錄取,最終,他決定科學救國,選擇進入國立交通大學造船專業學習。
在交通大學,他依然認真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得到了國內諸如葉在馥、辛一心、楊槱等國內造船大師的耳提面命,這為他日後從事核潛艇的研製奠定了深厚的專業基石。
1949年,這是新中國成立的年份,黃旭華先生也剛好於這一年大學畢業,畢業後在機關待了幾年,最後還是要求回歸科學研究。 1953年進入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後來當上了設計二處潛艦科科長。
1958年,國際政治波諦雲詭,面對美蘇兩個大國的嚴重威脅和恫嚇,毛主席高瞻遠矚,堅定地指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就這樣,我國研發核潛艦的「09」工程誕生了。
黃旭華因為十分優秀的專業能力,被秘密招至北京,參與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論證與設計工作。
經過黃旭華與同事們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終於研發成功了,並於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77歲生日這天下水。
之後黃旭華和同事們又經過許多艱難曲折,於1981成功研發出我國首艘彈道飛彈核潛艦。
1976年,黃旭華先生來到湖北武漢工作居住。至今已是四十多年,先生也已經是快到百歲的耄耋老人。這幾年先生獲得的獎項不斷:2013年評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9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2020年獲得共和國勳章。
這些對黃先生都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