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說的是誰(孔子讀書勤奮可以用「韋編三絕」來形容,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2022-12-24孔子

孔子

「韋編三絕」這個成語本義是說孔子讀《易》的次數太多,竟把編聯簡策的編繩翻斷了很多次。 「韋編」是指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則是斷的意思。後來人們就用「韋編三絕」激勵讀書人要勤奮刻苦。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用竹子做材料製造的,古人把竹子削成一根根細長的竹片,稱為竹簡,然後用火烘乾後在“簡”上面寫字。竹簡的長度和寬度都很有限,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通常是八九個到幾十個字不等。所以,一部書通常要用很多竹簡,而且這些竹簡都必須用牢固的繩子編聯才能閱讀。像《易》那樣的大部頭著作,毫無疑問就更需要許許多多竹簡編聯起來了,閱讀這種書籍是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和努力的。

據說孔子讀書時十分勤奮用功,花了很長時間,把《易》通讀了一遍。了解了大致內容後,又接著讀第二遍。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要點後,又繼續讀第三遍,如此反复,直到對書中的精神、實質有了自己獨特的體悟和理解。為了給弟子講解書中精髓,他一直沒有放棄繼續深人研究這部書,不知翻閱了多少遍。如此這樣讀來讀去,把串聯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多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牛皮帶子再使用。

儘管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會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易》的精髓我會把握得更加透徹。」孔子的這種讀書精神非常值得我們當下的年輕人學習,讀書、做學問一定要沉下心來,多花時間,才能出成效,而決不能急功近利,淺嚐輒止。不知道你讀的次數最多的書是哪一本呢?可以評論區分享一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