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簡介及個人檔案(她一生不曾婚育,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2023-01-11林巧稚

39年前的今天,醫院的病榻上,一位老人陷入了半昏迷狀態。

可是,她時不時地還會發出夢中囈語:“快!快!快拿產鉗給我!”

守候在一旁的護士們聽了,無一不熱淚盈眶。

生命至此,她心上掛念的,不是孱弱無力的自己,卻是那些即將來臨盆的產婦。

說完這句話後沒多久,她就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有人根據病歷做了統計,原來,她用一雙手,親自迎接了五萬多個新生命。

也正是她,為了有更多的精力投身醫學事業而選擇終生不婚不育,自願放棄做母親的權利。

她就是被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的林巧稚。

林巧稚

林巧稚少時立志從醫,最終如她所願,她以高超的醫術治癒了很多危重病人,以淵博的知識培育了一大批婦產科專業人才,也以高尚的醫德影響了很多人。

終其一生,功業之大,德行之厚,當真是鮮有人及。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她全力以赴的人生態度。

她在讀書時毫不懈怠,工作時殫精竭慮,無論做什麼事,一旦決定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

一日日的付出,一年年的奮進,她終於實現了自己濟世救人的夢想。

林巧稚

唯有全力以赴,夢想才能起飛

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父親既是島上頗有名氣的英文翻譯,也是一位中學老師。

5歲時,她的母親因病離世,受過現代教育的父親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心。

從剛說話起,父親就教她說英語,她認認真真地跟著讀。

上了學,為了練習口語,她和同學、家人用英語對話。讀國中時,她常閱讀英文版的外國小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英文也越來越好。

漸漸長大後,她被父親送到女子高等學校就讀。

那所學校的校長是個英國女人,不遠萬裡,獨自來到中國。而且,她年紀輕輕就學識廣博,很受人們的尊敬。林巧稚對校長的人格魅力格外欽佩與羨慕。

每一份精彩的全力以赴都會被看見,勤勉好學、聰慧靈敏的林巧稚也引起了校長的注意。

一天下午,她和幾位同學在編織髮網。只見她手指纖細靈活,繩子在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精巧的圖案就編好了。

校長正好路過,看到了這一幕,不由得讚歎:“多麼靈巧的手指呀!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外科醫生!”

林巧稚

自然,她不會想到,自己的一句無心之言在若干年後竟然變成了現實。

不久,校方收到一個訊息,由美國基金會捐贈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要招收優秀學生,老師們一致推舉了林巧稚。

她一時拿不定主意,但轉而想到母親因病早逝的經歷,想到父親講過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故事,想到要像校長一樣自強自立的目標,便點頭應允了。

七月的上海酷熱難耐,林巧稚參加協和的選拔考試。最後一門是英語,正當她得心應手地答題時,同考場的一位女生突然中暑暈倒在地。

她顧不上多想,放下筆就連忙跑過去,和其他人一起把那位女生抬到休息處,然後進行施救。

十多分鐘後,女生醒來了,她卻錯過了最後答題的時間,那份最拿手的英文考卷也沒有寫完。

事後,她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廈門,料定自己考不上。未曾想,沒多久,校長拿來了錄取通知。

因為她其他科目成績非常優秀,英語口說特別突出,加之考場上捨己為人的精神可嘉,主考官破格錄取了她。

就這樣,她推開了理想學府的大門。

其實,人生所有的際遇和驚喜,都在全力以赴的路上。

正如稻盛和夫說,“只要你全力以赴,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得到‘神的啟示’。”

一個人的好運氣,其實是靠努力存的。林巧稚的每項努力和付出,都變成了實現夢想的入場券。

林巧稚

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負自己

協和醫學院對學生要求極為苛刻,每天的作息制度清晰明了,所有學生都要嚴格執行。

而在入學之前,林巧稚幾乎沒有學過應用學科。

但這些又是醫學的基礎知識,她只能比別人更努力。

再三權衡後,她想到了一個辦法。按照規定,學生們要午睡,她吃完飯早早躺下,等室友們睡後再悄悄地拿著書本到外面去學。

為了克服解剖的恐懼和練習解剖的技巧,她常常在晚自習結束後跑進解剖室,將白日里的所學再複習一遍。

慢慢地,各種器官的位置和性能,她都一清二楚。

林巧稚

自然,能善待時間的人,也能得到時間的獎賞。

林巧稚在學校的成績越來越好,表現也越來越突出。八年的大學生活匆匆而過,她榮獲協和醫學院最高榮譽的「文海」獎學金。

畢業分配時,對女性看病難現象深有體會的她選擇了當時不被看好的婦產科。很多產婦臨產前非常恐懼,淒慘掙扎的場面讓她很受觸動。

往往在這個時候,她都會伸出一隻手緊緊握住產婦的手,另外一隻手還會拿毛巾給她們擦掉額頭的汗水和腮邊的淚珠。

在她的撫慰下,產婦們不再緊張,一個小生命平安降臨。

這讓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她不僅是醫生,也是產婦的救星。此後,她在工作上更是投入了十二分的心力。

而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她的從醫生涯也出現了轉折。

聖誕節前夕,只有林巧稚一個人留守醫院。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對方告訴她一個婦女子宮破裂,急需搶救。

根據醫院流程,她第一時間向主任申請手術,但被拒絕了。

望著病床上危在旦夕的女人,她顧不上自己助理醫生的身份,決定親自操刀。

在無影燈下,她給患者有條不紊地進行清創、剝離、切除、縫合和包紮,終於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例手術。

第二天,主任看到患者的恢復情況,被她的果敢和冷靜所折服,她也因此被提前升為住院醫生。

而在後來的工作中,她總是能輕巧地解決一些棘手的案例,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時間一長,她成了醫院的「名人」。

林巧稚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抓住每次機會全力以赴的人。”

一個人,只有長久地保持奮鬥的姿態和堅守奮鬥的精神,才有可能抓住每一個機會。而在機會到來時,又能全心投入,達成所願也並就非難事了。

無論是閱讀或工作,林巧稚都全力以赴地堅持,心無旁騖地努力,而她也收穫了無上的榮耀和口碑。

林巧稚

唯有全力以赴,方能夢想成真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京城內一團混亂。

醫院主任告訴林巧稚,他要回到寧靜和平的英國,同時也盛情邀請她一同前往。

外面嘈雜不堪,林巧稚的聲音卻出奇地平靜:

「我不能離開我們的國家。我是一個中國醫生,我注定要為中國女人治病!」

局勢稍微穩定後,為了探討女性生育的相關難題,她申請出國考察。

考察快結束時,美國教授勸她留下,她婉拒了,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砲火連天的祖國。

林巧稚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日軍包圍了協和醫院,林巧稚也被趕出了大門。

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她在一個四合院開辦小診所。因為她一視同仁,聲望很高,每天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

為了讓更多的窮苦人看得起病,她不顧同行們的反對和指責,將門診費一降再降。

對於實在看不起病的人,她還會親自掏腰包買藥送藥。

仍有一些病人無法上門,為了方便出行,她便雇了一輛人力車,無論刮風下雨都準時出診。

若是到一些坡陡崎嶇的地方去,她只能騎著驢子,走鄉串寨地去為病人登門診治。一頭毛驢,一個人,是那山間羊腸小徑上最動人的景緻。

她用腳步測量著救死扶傷的責任,用行動書寫著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

新中國成立後,收到開國大典邀請函的她卻一口回絕了。理由很簡單,她這個自稱為「一輩子的值班醫生」當天要出診。

林巧稚

對她來說,守在病人身邊比享受榮光重要得多。

因為在她眼裡,產婦和小孩就是一切。

60多歲時,她也帶領醫護人員深入農村考察各類疾病,為窮苦百姓看病治病。

林巧稚

在她的悉心治療下,許多難產的孕婦都化險為夷,留下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因為長年的高負荷工作,林巧稚病倒了。即便如此,她花了4年時間,在病床上寫下50萬字的婦科腫瘤書。

病情加重前,她還立下遺囑,要將自己畢生的積蓄贈給托兒所,遺體也要捐做醫學研究。

《感動中國》節目中曾有一句頒獎詞說,「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林巧稚也是如此,她不僅有精湛的醫術和高貴的醫德,還全力以赴地寫好了「仁」字。

全力以赴,是她對自己的生命最大的敬意,也是對病人的生命最大的誠意。

週總理曾說,「我們都要像春蠶一樣,把最後一根絲吐出來貢獻給人民。」這番囑託,林巧稚記於心,實踐。

春蠶絲盡,蠟炬始乾。她用一生詮釋了醫者仁心,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巧稚

松下幸之助有言,“人如果能時時刻刻全力以赴,必能一步步朝安心之路邁進。”

每一刻的努力、每一分的拼搏和每一秒的進取,都會在未來以另一種方式回歸。

林巧稚多年努力學習,圓了醫學夢;多年盡心竭力地工作,圓了濟世願。

在那艱苦的歲月,她秉持無怨無悔的精神、堅如磐石的信念和無問西東的勇氣,在婦產科諸多領域孜孜不倦地進行探索和研究,讓更多的普通女性免受疾病之苦。

國有良醫,是我輩之幸。

她將自己全力以赴的一生獻給了醫學事業,成為生命的擺渡人,為無數個家庭帶來希望和福音。

她懷著平凡的愛,做著平凡的事,以拯救萬千女性為己任,守護了無數個孩子和母親,鑄造了醫學界不朽的傳奇。

作者 | 蔔一,漫遊雲水間,閒記紅塵事。

圖片 | 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