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嚴勇
本期隆重推出的詞人是:
清詞第一人-納蘭性德
推薦理由: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星級:★★★★★★
初賽作品: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點評:此字上片寫塞外壯麗的風光,下片抒發對故園的思念,對仗工整。王國維認為「夜深千帳燈」一句,境界可謂千古壯觀。可以晉級複賽。
複賽作品:
《驕溪沙》
誰念著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把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評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開頭「西風」已奠定了整首字哀傷的基調。上闍寫詞人面對“黃葉”、“疏窗”、“殘陽”,不禁流露出無限的哀思。下闕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 「賭書」、「潑茶」曾經美好的事情,當時卻是平常,現在想回到從前的平淡生活都不可得了。 「當時尋常」現在多麼痛心啊!此詞感情真摯感人,可晉級決賽。
決賽作品:
《木蘭語(擬古絕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評論:此字利用趙飛燕、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發了愛人相愛後不能相守的痛苦情感,提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願望。此句當為納蘭最佳詞句,情感真摯,引起無數人們的共鳴,也為他贏得「千古傷心人」的美名。當屬上品。
清詞第一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01、生於相府,斑駁刻骨之愁苦連父親也無法理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他從小出身高貴。他的父親,就是康熙時期獨攬朝政的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為清代有名的幾個可數「權相」之一。
納蘭性德為明珠長子,英雄出少年,十八歲就中舉人,二十二歲又中進士,列二甲第一名。納蘭性德同他的詞一樣“純任靈性,纖塵不染”,人長得又英俊瀟灑,而且還會武功,真乃“文武雙全”。康熙初見就很喜歡,欽點其為三等禦前侍衛。在短短的幾年裡,他從三等侍衛升到一等侍衛。一等侍衛相當於正三品,格同武官參將、文官府尹,可謂前程似錦。
他二十出頭就已成名人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寵臣、權相的長子,而是他的字。納蘭性德一生主要有兩本詞集:《側帽集》和《飲水詞》。後人細選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結集,以《納蘭語》命名。當年《飲水詞》問世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用「家家爭唱飲水詞」來形容納蘭語在當時受到的歡迎。
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淒婉處,令人不能卒讀。”
聶先評價:“少工填詞,香艷中更覺清新,婉麗處又極俊逸。真所謂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者也。”
陳維崧更是將其與李璟、李煜相提並論:“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王國維更是讚譽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家出豪門、文武雙全、風度翩翩、少年得志的納蘭容若--這樣的人該是多少青年羨慕的偶像,可是從他的詞作來看,詞人並不開心,這是什麼原因呢?
容若詞名早已遍及天下,《飲水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誦,但是,容若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容若,這位相國府中銜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詞中那斑斑駁駁刻骨銘心的愁苦卻連自己的父親也無法理解。
02、苦於仕宦漂泊,一心嚮往自然的生活
有人統計過他的字:「愁」字出現了九十次,「淚」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斷腸」、「傷心」、「惆悵」、「憔悴」、「淒涼」等字句,更是觸目皆是。
愁從哪裡來,首先當然是紅顏離去的情感之事,這點後面專門談;其次則要數苦於仕宦。家有賢慧美麗的妻子,他不能常伴身邊,總是跟著皇帝出巡、打仗,時而產生思念故鄉、親人的情緒。雖然不喜歡侍衛工作,但由於家庭從小生長權貴,教育極其嚴格,他沒有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灑脫,也沒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超脫。他有著身不由己的苦衷──掌管繼承納蘭氏家族的大任,光宗耀祖。所以儘管有一萬個不願意,還是不敢說出來,只好一邊做侍衛,一邊吟詩填詞。而他不得已的真情流露,化而為詞,卻贏得了皇帝的喜愛。據說由於他的詩詞寫的好,康熙經常賞賜給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禮物,以資鼓勵。
納蘭性德內心深處,一直苦於仕宦漂泊,一心嚮往自然的生活。率真的詩性遭遇不自由的生活,顯然是徒增「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從一首《憶秦娥》中,可以看出他仕宦時候的心情:「長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 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
關於納蘭性德,還有一個「生館死殯」的佳話。當年,大學者吳兆驃因事牽連,被康熙皇帝大筆一揮,就流放到了黑龍江。好友無錫人顧貞觀為他鳴不平,並向納蘭性德求援。
顧貞觀的兩首《金縷曲》感動了納蘭,他認為顧貞觀的這兩首以書信形式填寫的詞,完全可以同西漢蘇武和李陵的贈答詩、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媲美,堪稱文壇三件極品。於是,他回信說,此事十年內一定會想辦法解決。但顧貞觀並不滿意:“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
顧貞觀很是書生氣,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恐怕沒見過這樣求人辦事的,如何敢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而且得寸進尺,也不怕人家反感?但納蘭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只是慨然允諾。
這件事阻力重重,難度可想而知。納蘭性德求助於他的宰相父親明珠,經過一番斡旋,終於讓吳兆騅結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
吳兆騖回京以後,旋即被納蘭性德聘為館師,為其弟教授學業。吳兆騫於1684年10月病故。吳兆騫,這位江南才子,經歷了足足二十年的邊塞流放,費盡了顧貞觀和容若多少心血搭救,在歸來後僅兩年便一病而逝。此時納蘭性德人在江南,他得信後立即回京,為吳兆騅操辦喪事,並出資護送靈柩回到吳的家鄉吳江。這就是所謂的「生館死殯」。
03、千里寄懷,入宮表妹與難產盧氏
據說納蘭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雪梅。
雪梅自幼父母雙亡,寄居在納蘭家。
這位表妹冰清玉潔,才智過人。納蘭性德和表妹相知相愛,心心相印,私定終身,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了納蘭母親的激烈反對。母親固執地認為,一個父母雙亡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的親外甥女,她也是“喪門星”,怎麼能把這種“不祥”帶給自己最心愛的長子呢?
不管納蘭和雪梅如何的苦苦哀求,母親都不為所動。為了拆散這對“冤家”,父母想了一個損招,把雪梅送入了宮中,從此兩人就再也未能相見。堅貞的雪梅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宮中吞金自盡,納蘭性德得知消息以後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場。
二十歲時,他奉父母之命,和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史興祖之女、時年十八歲的盧氏成婚。盧氏父親盧興祖官至兩廣總督,是兩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可謂封疆大吏。由此說來,盧氏也是與納蘭家門當戶對的大家閨秀。有關盧氏的記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客禮典。明璫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曉鏡臨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訓,純彼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從中可以知道盧氏是個美麗端莊、有教養、有文化、三從四德的標準淑女。
納蘭性德與盧氏少年夫妻,恩愛美滿,柔情萬般。從這時期的詩詞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心醉的燕爾之悅。 「戲將蓮菂拋池裡,種出蓮花是並頭。」活現出兩人於庭院中以嬉戲表達對愛情的美好憧憬。
「偏是玉人憐雪藕,為他心裡一絲絲。」形像地勾畫出情人的心心相印和愛之綿綿。
「為怕花殘卻怕開」表達的是不敢輕易觸動美好,生怕失卻的擔心。 「獸錦還餘昨夜溫」那種對紅綺帳中臥鴛鴦的回味、重溫。
「自把紅窗開一扇,放他明月枕邊看。」藝術地描述了在無限溫馨中,對心愛的異性的傾心研讀與細細欣賞。真是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風月無邊。每當納蘭性德隨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平添了更多的離仇別恨。
「千重煙水路茫茫,不許徵人不望鄉。次是月明無睡夜,盡將前事細思量。」「碎蟲寒葉共秋聲,訴出龍沙萬裡情。遙想碧窗紅燭畔,玉纖時為數歸程。
就在這如夢的美好境界裡,無情的上蒼把霹靂擲向人間。結婚三載的盧氏,因為難產,竟然在十九歲如花初綻的年齡,撒手人寰。
先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滿、太浪漫,這個噩耗太突然、太殘酷、太無情,因此對納蘭性德的打擊也太大了!
誰能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呢?
納蘭性德在雙林寺給亡妻守靈時,仍難確信這生死訣別,「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遲。情天恨海,「情在不能醒」。萬念俱灰的詩人,此時只能在夢中與嬌妻相遇。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來去苦匆匆,誰擬待,曉鐘敲破。乍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曾是“雙棲蝶”,又作“夜來雙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鴛鴦頭不白”。生者對死者無盡的相思情,竟使得從不作詩的妻子在四年後的夢裡約會中道出「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下面這曲《沁園春》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讀罷令人斷腸: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弘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隻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兩處鴛鴦各自涼!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出迴腸。
看來,在冥冥之中,他們已約定:人間的遺憾在不久的將來,於天上去圓滿永遠。
04、愛到不能再愛,痛得不能再痛,都凝結著千古遺憾
納蘭在今後的日子裡,納蘭性德又續娶了關氏,還有顏氏為側。但好像再沒有激動了。如果還有夢,那就是盧氏魂來神往,重溫舊情。這段時間,他想到了隱居,後來忙吳兆騫的喪事,下江南時候遇到了江南烏程才女沈宛。這一相遇一時改變了詞人萌生隱居的初衷。
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娶沈宛過家門!
一個相府長公子要娶普通女子沈宛,結果只能像他和表妹戀愛的結果一樣,遭到了家裡所有的人的反對。
這一次他是鐵了心。
但家長也沒有絲毫放鬆的口氣,就這樣,納蘭性德把沈宛安排在德勝門內,他們在孤單中堅持著自己的愛情,並且懷了骨肉。
終於有一天,沈宛捨不得容若為了自己和孩子總這麼憂傷為難,身體日漸憔悴,就暗暗下了決心暫時離京,回江南老家休養一段日子,等孩子出生再來京城,以便讓容若更好的恢復身體。
可是,沈宛的不辭而別卻傷了容若一顆脆弱的心。
沈宛走了,車子漸行漸遠的時候,容若的身體也日漸消瘦下去。
沈宛在江南度過一山又一山的寂寞;容若一天天念著自己的憂傷的詞,挨著一世又一世的哀愁。
京城空空的小院失去了女主人,容若在這裡呆呆地看著,江南的昏鴉,暴雪,伊人……嘴裡又念著一首《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當沈宛得知他病重的消息後,便知道是自己的離別對他是多大的傷害,如果時光倒流,她寧願永遠守在他的身旁,愛他、照顧他、彈他的詞曲給他聽,可是這一切都太晚了,傳來的是令人悲痛欲絕的噩耗。
1685年5月,京城,明珠府。容若已經躺了整整七天七夜,他終於沒有能夠做回自己,也終於沒有能夠擁有他的宛兒,甚至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天黑了,花謝了,天才跌倒了,他所失去的,終於再也不會有機會獲得。
江南,那個天才詞人的小小骨肉從沈宛的腹中淒涼地降生。他的哭聲被昏鴉的聲音掩住了,他的眼睛被翻飛的急雪迷住了,沉香木的灰塵跟隨著江南濕冷的空氣輕輕地浮起,浮過了膽瓶中的那枝帶雪的梅花,弱弱地飄到了他的額上。
光陰荏苒,歲月蹉蹌。據說在這個叫富森的遺腹子七十歲時,被乾隆邀上太上皇所設的「千叟宴」。孽海情天,業債消盡。
一次次與心愛的人生離死別,讓納蘭性德的感情生活一波三折,大喜大悲。在他的詩詞中多了一份憂愁,多了一份相思。愛到不能再愛,痛得不能再痛,都凝結著千古遺憾。自古多情空餘恨,從飽嘗愛情離別之苦的納蘭性德身上,的確可以看到幾分賈寶玉的影子,多情而又多舛。
他去世後和妻子盧氏一起葬在了淥水亭,在人世間沒有與之偕老的一對,在死後再也沒有人能把他們分開,正如他在最後一首詩歌《夜合花》所寫:“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那是多麼美好的愛情誓約啊!讀著「疏密共晴雨」的詩句,彷彿又看到他們初見時候的美好時光。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見」多美,讓愛情沒有遺憾!
-作者-
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