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皇帝呢?作為封建王朝最高的權力核心,自然是人人心嚮往之。人心都是自私的,而在封建王朝,皇帝幾乎可以為所欲為,所以幾乎沒有不想當皇帝的人。
在滅亡秦朝後,項羽作為各路諸侯的領袖,他是有稱帝的能力的,可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他焚掉了咸陽城,分封各路諸侯王,自己則自稱西楚霸王。
那麼為何項羽不選擇稱帝,而選擇當西楚霸王呢?
一、項羽的主要目的還是復仇和光復楚國
西元前223年,王翦率軍進攻楚國,並一舉攻克壽春,楚國滅亡。在後世看來,秦始皇統一全國,其功績標榜史冊,可是對於楚國的皇室貴族,那就一場滅國災難,他們唯一想做的,就是恢復故土、光復楚國。
在剛脫離茹毛飲血的秦朝,百姓被稱為“黔首”,意思就是小黑頭,除此之外秦朝律法極其嚴苛,稍有違背就會被處以極刑,而且實行連坐制。同時,酈山陵墓、長城、阿房宮等大工程相繼開始修建,到了胡亥接班,更是變本加厲,百姓苦不堪言,於是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得民心的政權早晚都會被覆滅,西元前209年,在叔父項樑的帶領下,項羽也加入了反秦的隊伍。此時項羽的目的也很明確,推翻秦朝統治,恢復楚國故土。
史料記載“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劉邦攻下咸陽後,不敢獨佔,將咸陽拱手讓給項羽,關中是稱帝的最佳位置,而項羽沒有久留,反而將引兵屠城,還一把火燒掉了秦皇宮,足足燒了三個月,接著他回到楚地,自稱霸王,建都彭城。
由此可見,項羽對秦朝的仇恨有多深,他的目的也很明確,先不說稱帝與否,復仇和恢復故土更為重要。
二、項羽並非不想當皇帝,可能是時機未到
歷朝歷代,不論是宮廷政變,還是藩王造反,最終的目的就是皇權,項羽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嗎?想必是不可能的。
史料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
在秦始皇巡遊會稽縣之時,項梁、項羽兩人在旁觀看,項羽來了一句,我可以將其取而代之。秦始皇掃平六合,統一全國,那是多大的榮耀,難道有人不想得到秦始皇的權力嗎?對於皇權的誘惑,想必沒有人承受得了。
史料記載「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自立,其勢不長。」
範增入夥的時候,就給項梁分析過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自立為王。陳勝首先舉起了反秦大旗,可陳勝沒有輔佐楚國後人為王,反而自己稱王,由於名不正言不順,最終被鎮壓。
所以範增建議項梁,立楚國的後人為王,這樣才能長久。範增是項羽陣營中最優秀的謀士,他將局勢看得很清晰,立楚懷王,為的不是真的要輔佐他,而是藉此籠絡人心,發展壯大。
可見,項梁早就有稱王的想法,只不過礙於形勢,只好先立楚懷王,項羽和項樑的想法應是如出一轍。
雖說項羽在鉅鹿一戰定乾坤,而且屠城咸陽,震懾住了諸侯,但這天下並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諸侯們仍在蠢蠢欲動,欲爭奪中原霸主地位。
或許在項羽的想法中,想要先將諸侯割裂開,讓他們各自為戰,這樣可以一個一個解決,相對容易一些。
然而,很快就有諸侯跳出來反對項羽,田榮認為項羽分配不公,屢次挑起爭端,劉邦平定三秦,成了項羽最大的威脅,齊國、趙國、先後背叛項羽,項羽向九江王英布借兵,英布卻稱病不去。
項羽要想稱帝,那就得將這些麻煩全部解決,否則他是不可能安心做皇帝的。換言之,當時時機未到。
三、項羽自身思想桎梏,政治眼光短淺
在項羽身上,有不少致命的缺陷,例如婦人之仁,再比如小肚雞腸、疑心太重,對於權力,項羽看得比較重,所以不願意放權,對於財物他看得也很重,不給予屬下相應的獎賞。
史料記載「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對於劉邦在鹹陽的所作所為,範增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劉邦本就貪財好色,但到了咸陽卻是分毫不取,可見其志氣不小。 在範增看來,如果不殺劉邦,劉邦將成為項羽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
鴻門宴上,範增多次想方設法殺劉邦,但項羽卻默不作聲,不做反應,一次次給了劉邦逃生的機會。在項羽看來,劉邦承認了錯誤,並主動登門道歉,給了他足夠的面子,如此再要殺人誅心,太不夠意思了。
如此這般,項羽放過了劉邦,給了劉邦成長的時間。 “兵者,詭道也”,行軍打仗、權謀詭計,最忌諱的就是婦人之仁,那些所謂的道義、仁義道德、盟約誓言,大多都是哄騙小孩子的把戲,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看中的只有利益。
對項羽而言,他在政治立場上過於幼稚,想法過於簡單,加上其本身的眾多缺陷,導致其最後的失敗。
在攻下鹹陽後,有人勸項羽,關中有山河險阻,四方皆有要塞,土地肥沃,是稱霸中原的不二選擇。可是項羽屠了鹹陽城,焚了秦朝宮殿,民心、軍心皆失,完成了他所謂的目的,還來了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原來項羽這麼做都是為了面子,說客氣不過,也懟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在說客看來,項羽既沒有小聰明,也沒有大智慧,他的身上只有愚蠢。
事實上,這位說客說得很對,項羽不是一位合格的統帥,也不是一個成熟的政客,因為那句沐猴而冠,這位政客也死得很慘。
項羽必定是想做皇帝的,可是其思想桎梏根本不允許他這樣做,即便他真的稱帝,也只能轉瞬即逝,如過眼雲煙!
參考資料:《史記·本紀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