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簡介(漢末頭號攪屎棍-袁紹)

2022-10-14袁紹

文/冰揚波

袁紹

袁紹劇照

要問漢末頭號攪屎棍是誰?

袁紹絕逼有實力爭一爭。

看他都做了哪些上不了檯面的破事兒…

{不}01{/否}

逼反宦官,是他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已然病重,儲君未立。

是時,漢靈帝劉宏有倆兒子。

一則名劉辯,為何皇后所生,大將何進之外甥;

二則名劉協,為王美人所生,即陳留王。

為立儲之爭,大將軍何進與蹇碩等宦官開撕,雙方鬥智。

於是,蹇碩欲誅何進立劉協,而何進欲立劉辯陳兵於宮外,劍拔弩張。

蹇碩無奈,只好立劉辯為帝,何進為輔政大臣,贏得了先手棋。

朝局初定,宦官勢力猖獗,求穩還不及。

此時,袁紹為何進幕僚,派門客勸說何進收拾宦官,為天下除害。

《後漢書‧何進傳》: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

於是,宦官首惡蹇碩腦瓜子搬家。

唯恐天下不亂,袁紹再次拱火,宦官應團滅,以絕後患。

《後漢書·何進傳》:袁紹復說進曰:“前竇武欲誅內寵而反為所害者,以其言語漏洩…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

何進素無決斷,進宮請示何太后。

結果,何太后不同意。

想想也是,宦官之於封建王朝,由來已久。

《後漢書·宦者列傳》: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

若團滅了宦官,讓帶把兒的男人進宮,更亂。

不想,這次兄妹密談卻為宦官偷聽。

於是,宦官們走投無路,欲鋌而走險,亂象陡起…

袁紹此建議,直接導致東漢皇權完全喪失。

此後,東漢名存實亡,皇帝雖在,不過一擺設而已。

袁紹

董卓劇照

{不}02{/否}

建議董卓進京,是他

是時,宦官金錢開道,賄賂何太后母舞陽君與何進弟何苗,求其庇護。

《後漢書》:太后母舞陽君及苗數受諸宦官收遺,知進欲誅之,數白太后,為其障蔽。

何苗說得很直白,為求富貴,咱才從南陽來,應和宦官搞好關係。

何進祖上乃南陽一屠戶,因異母妹進宮有寵,何家才得以鹹魚翻身。

見何進越發遲疑不決,袁紹支一陰招:“可召外兵進京,嚇唬一下太后。”

《後漢書·何進傳》: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關於召外兵,盧植、鄭泰、陳琳等人皆反對,怕董卓進京難以控制。

如,尚書鄭泰勸阻何進:董卓乃豺狼也,引進京城,必食人矣。

又如,主簿陳琳極力勸阻,認為何進手握兵機,若召外兵,將授人以柄,乃取禍之道。

當然,曹操更是強烈反對,殺幾個宦官,一獄吏就夠了,無需召外兵。

然而,遭到何進訓斥,曹操便斷言:亂天下者,必進也。

魏書雲:太祖(曹操):「閹豎之官,古今宜有…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亂天下者,必進也。

至此,袁紹怕何進變卦,便添油加醋。

《後漢書·何進傳》: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複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說,袁紹忽悠何進說,計畫已露,遲則生變,別猶豫了,幹吧!

結果,何進妥妥的頭蠢豬,不顧眾人反對,竟欣然同意召外兵入京。

於是,西涼董卓駐軍上林苑,開啟亂局模式。

袁紹

何進劇照

{不}03{/否}

陰死何進,是他

外兵入京,火燒孟津,何太后感到事態嚴重,忙遣散宦官,以避其鋒。

袁紹一心想團滅宦官,而何進又遲疑不決。

至此,袁紹又出損招,假傳何進之意,寫信令各州郡逮捕宦官之親屬。

《後漢書·何進傳》》:進不許。紹又為書告諸州郡,詐宣進意,使捕案中官親屬。

瞧,袁紹這招有多損,徹底斷了​​宦官之後路,其必反。

眾宦官,在張讓段珪等煽動之下,奮起反抗,矯旨誘何進入宮議事。

何進進宮,勢單力薄,虎落平陽被犬欺,何況一蠢豬。

嘉德殿前,牛掰的大將軍何進項上人頭落地了。

後,袁紹率兵進宮大肆殺戮宦官,嘁哩喀喳,死者達兩千餘人,連一些不長鬍鬚之男子也跟著遭殃。

《資治通鑑》: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馀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另有一說。

是時,無須男子只有脫褲子露出小頭,方可免死。

《三國志‧袁紹傳》: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

乖乖,鬍鬚有多重要,難怪關二爺「美髯公」之雅號,會名傳千古。

是時,洛陽一片混亂,群臣護著漢少帝劉辯與其弟劉協倉皇出宮避難,董卓正率兵奔京城而來…

{不}04{/否}

袁氏滅門,是他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八日,董卓在北芒立下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

進宮沒兩天,董卓便開始把持朝政,專權廢立,縱兵為禍,開啟作死模式。

於是,袁紹與董卓鬧掰,橫刀長揖而去。

這段史實,《三國志·袁紹傳》如是載:

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議。」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

此為袁紹一生中之高光時刻。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紹在渤海郡悍然起兵討伐董卓,被推舉為聯軍盟主。

是時,袁紹叔父太傅袁隗、從兄袁基等族人都在長安,皆在董卓魔掌之下。

是年三月,董卓終於火人,以勾結亂黨之罪,將袁氏滿門抄斬,滅族。

《後漢書·袁隗傳》:董卓忿紹、術背己,遂誅隗及術兄基男女二十餘人。

如此滅門慘案,不知袁紹心痛不?

之後,袁紹答獻帝文:

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臣父兄親從,並當大位,不憚一室之禍,苟惟寧國之義,故遂解節出奔,創謀河外。

瞧,袁紹為國家之安寧,不畏滿門慘遭屠戮,舍小家為大家,說得有多「高大上」。

但《三字經》開篇即為雲:人之初,性本善。

袁紹,字本初,瞧其表字,可見當年長輩對其殷殷之期望。

難怪,公孫瓚翌年發布討袁檄文,大罵袁紹不仁不孝,一針見血。

《討袁檄文》:(袁)紹為勃海,當攻董卓,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累然同斃。不仁不孝,紹罪三也。

袁紹你枉為人子。

袁紹

袁紹劇照

{不}05{/否}

擁立劉虞為帝,是他

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起,反董聯軍在滎陽、梁東、孟津連遭慘敗,諸侯皆畏其強,莫敢先進。

於是,袁紹便動了另立朝廷之歪心思,其擁立劉虞為帝,目的有三:

一則可確保其後路不被劉虞切斷;

二則己方有天子,便於爭取人心;

三則劉虞會投桃報李,報答其從龍之功。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與冀州牧韓馥商議欲擁立劉虞為帝,一拍即合。

可是,一隻巴掌拍不響,這事兒還需劉虞本人同意才行。

於是,袁紹和韓馥先後派人屁顛屁顛跑到幽州遞話。

不想,劉虞雖為漢室宗親,卻嚴守為臣本分,根本就不尿袁紹的。

為了讓其死心,劉虞斬殺來使,並揚言:“你踏馬再逼我,老子投匈奴去!”

後,劉虞派田疇為使,前往長安朝廷以表忠心,途中刻意繞路避開袁紹等人。

至此,袁紹這一騷主意,算是胎死腹中了。

這段史實,《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書都有記載。

如,《三國志·公孫瓚傳》裴注引《吳書》:

紹亦使人私報虞,虞以國有正統,非人臣所宜言,固辭不許;乃欲圖奔匈奴以自絕,紹等乃止。

袁紹

漢獻帝劇照

{不}06{/否}

污漢獻帝野種,也是他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擁立劉虞為帝,尋求按讚。

不想,其小弟曹操劈頭蓋臉潑了他一盆涼水: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為董卓控制,那打跑董卓就是了,扯啥淡呀。

至此,曹操看出袁紹是一攪屎棍子,不想再跟他混了,遂分道揚鑣。

袁紹見曹操不支持,便寫信給其親弟弟袁術尋求加持。

此信之內容,《三國志·袁術傳》裴注引《吳書》有相關記載。

且看,《吳書》:

時議者以靈帝失道,使天下叛亂,少帝(劉協)幼弱,為賊臣所立,又不識母氏所出。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紹等欲立之以安當時,使人報術。術觀漢室衰陵,陰懷異志,故外托公義以拒紹。紹復與術書曰:「前與韓文節(韓馥)共建永世之道,慾海內見再興之主。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覆信!願詳思之。

瞧,袁紹為拉攏袁術,不惜潑污劉協為「不識母氏所出、無血脈之屬」之野種。

不想,袁術嚴詞拒絕,人家自己還想當皇帝。

嘿嘿,這哥倆,真是無言了…

當然,袁紹這八卦之語哄騙別人或許可以,可哄騙劉虞絕對行不通。

靈帝時,劉虞曾任過宗正,專門管理漢室宗族事務,對劉協之血統,門清。

不過,據傳袁紹實為一私生子,正宗的野種,啪啪打臉,不說了…

{不}07{/否}

忽悠韓馥吞冀州,又是他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

反董聯軍內訌,盟主袁紹絕對起了模範帶頭作用。

是時,其東北一路反董聯軍,由冀州牧韓馥負責供應糧草。

初平二年(191年),前腳,袁紹與韓馥合作擁立劉虞為帝未遂。

後腳,袁紹便對韓馥動起了歪腦筋。

於是,袁紹便寫信給公孫瓚,向韓馥施壓。

公孫瓚也是一利益之徒,遂率兵南下。

至此,韓馥嚇夠嗆,驚恐莫名。

袁紹則瞅準時機派出說客,忽悠韓馥。

說客荀諦綿裡藏針,咄咄逼人,三問韓馥:

一問,在寬仁容眾、爭取民心方面,你能比得上袁紹嗎?

二問,在臨危決斷、智勇超人方面,你能比得上袁紹嗎?

三問,在恩澤天下、恩澤天下方面,你能比得上袁紹嗎?

韓馥連連搖頭,自嘆弗如:那怎麼辦?

至此,荀諦給韓馥支招:君子無罪,懷璧其罪,你何不將冀州讓於袁紹,還能賺個禮讓賢能好名聲!

此段史實,《資治通鑑》《後漢書》皆有記載。

如,《後漢書·韓馥傳》:

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顨荀諦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 :「不如也。」「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 」

瞧,荀諦這話術,句句誅心,韓馥心理防線為之崩潰。

於是,袁紹沒動一兵一卒冀州便落於其手。

不過,投降派多沒有好下場。

後,韓馥竟自殺於茅廁之中,臭名遠揚。

關東聯軍漸近散夥,袁盟主真是領導有方呀…

袁紹

孫堅劇照

{不}08{/否}

背後暗算孫堅,亦為他

初平二年(191年)冬,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已有瓦解之勢。

在諸人駐足觀望之際,東南孫堅一路雖孤軍奮戰,卻揍得董卓倉皇西竄。

在陽人城一戰,孫堅大破董卓軍,並乘亂斬殺其麾下將領華雄。

可見,華雄實為孫堅所殺,跟關羽沒半毛錢關係。

此段史實,《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皆有記載。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堅(孫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接下來,孫堅乘勢收復了舊都洛陽…

此為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的唯一榮光。

不想,此時攪屎棍袁紹又出來整么蛾子。

袁紹身為聯軍盟主,不盯著逆賊董卓,反而暗算起了自己的盟友。

是時,孫堅正胖揍董卓,袁紹卻派部下週昂率兵襲擊孫堅之後院,陽城。

孫堅驚聞後院起火,憤慨不已,質問袁紹:“我等同舉義兵,為挽救江山社稷。今逆賊未滅卻搞內訌,我還跟你踏馬混個啥勁呀?”

袁紹自知理虧,無言以對。

孫堅憤然揮師胖揍週昂,揍得其狼狽逃竄。

至此,所謂的討董聯盟便徹底關張打烊,黃攤子了。

乖乖,袁紹,袁盟主,這是領導該幹的事兒?

《吳錄》:是時關東州郡,務相兼併以自強大。袁紹遣會稽週喁為豫州刺史,來襲州。堅慨然嘆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言發涕下。

袁紹

{不}09{/否}

廢長立幼鬧內訌,還是他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雖討董不用心,可忽悠韓馥很賣力,終於得了冀州之地。

後,袁紹又奪了青、併二州。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終於擊敗了割據幽州公孫瓚。

是時,袁紹得冀青幽並四州之地,勢力達到頂點,牛氣熏天。

不料,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被從前小弟曹阿瞞烏巢一把火,袁紹便悲催了…

袁紹狼狽逃回冀州後,憂憤成疾,很快就掛了。

袁紹生前偏愛幼子袁尚,有廢長立幼之意,遲遲不立嗣。

官渡雖敗尚不足滅,可袁紹諸子為爭權而內訌,終被老曹分而滅之。

在《三國演義》第68回,建安二十一年(220年)夏,曹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問賈詬,賈詡遲疑不答。

曹操問賈詡:“卿,何所思?”

賈詡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此絕非羅貫中胡詌,《三國志》亦有相關記載。

《三國志·賈詰傳》: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詬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袁紹沒想到,自己這次騷操作,葬送了袁氏基業不說,還徒惹人笑。

瞧袁紹幹的這些事兒,漢末頭號攪屎棍,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