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述往】
作者:韓小蕙
張潔
不知為何今夏的雨水這麼多,天雷滾滾,老是讓我想起天堂裡的張潔,她重新開啟的新生活,各方面都好極了吧?轉眼間她已離去半年多了,但我仍糾結在2月7日一大早,驚悉她已在美國病逝的那一瞬間,當時只覺得眼前一黑,周圍電閃雷鳴,淚飛頓作傾盆雨!就在那一週前的春節前夕,我還傳了電子郵件給她,卻一直未收到回覆。我心中隱隱有所不安,因為以前每次發電郵過去,都是很快就能收到她的回信。上次通電郵是在2021年的“十一”,我發去節日問候,她馬上就回了一封短信,全文如下:
小蕙,接到你的信真高興,很久沒有你的消息。接到你的信後,知道你一切都好,放心了。
我還好,就是太老了,走路都搖搖晃晃了。
不過女兒已經把我接到他們家來了,全家對我都很關愛。女婿還常常煮飯給我吃,孫子、孫女也都照顧我,可惜他們都工作了,不常回來。想想上帝還是公平的,我一輩子受苦受難,卻給了我這樣一個安逸的晚年。
你要多保重,世界變得如此麻煩啊!
想念!
張潔
唉,我非常後悔沒重視其中的一句話——「我還好,就是太老了,走路都搖搖晃晃了。」當時我不以為意,還對她說:「你哪裡老了,人家馬識途馬老107歲了,還在寫書,你比他年輕太多啦! 」現在我才明白,張潔當時已經是重病在身了,但一輩子生性要強的她,絕口不跟人提起自己生病。張潔就是這樣的人,她看似外表柔弱,其實內心剛強無比,承受力堪比鋼鐵!
我跟張潔認識於1986年,那是她以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不久,我任職的單位光明日報社派我採訪她,從而有了36年的親密交往史。在她的病房、家裡,在畫展上、會場上……點點滴滴,一幕一幕,全都浮現眼前,我親愛的老師──生前,張潔不允許我這樣稱呼她,她也不喜歡膩膩歪歪的「姊姊妹妹」之類,只讓我直呼她的名字──竟然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像一個美麗的精靈,回到了她的森林深處!
最讓我的心刀剜一樣痛楚的是她的去國。曾經,在北京和平門市文聯的紅頂樓,張潔把她的家佈置得多麼溫馨且有藝術氣息,鋼琴上擺滿了她獲得的各種最重要的獎牌。張潔從不炫耀她的成就,以至於只有很少人知道早在1989年,她就獲得了意大利馬拉帕蒂國際文學獎,這個獎一年只授予一位作家,博爾赫斯、索爾·貝婁等都是其得主。後來張潔又獲得了義大利騎士勳章,以及德國、奧地利、荷蘭等多國文學獎。 1992年張潔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因為這院士全世界只有75人,不增加名額,去世一人才增補一人,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只有她和巴金。張潔是我國第一位獲得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三項國家獎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兩度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家,真正的巾幗強過須眉呵。
張潔當然很珍惜這些榮譽,但她最重視的,還是自己的作品。我親眼看見她用寫詩和散文的方式寫長篇小說,也就是說,一句話、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地“煉”,再三再四地修改。 《沉重的翅膀》大改了4次,以至於累得因心臟病住了院;《無字》寫了12年,12個春花秋月夏暑寒冬!兩度獲茅獎以後,她也未放下筆,為了又一個長篇,她竟不顧年事已高,渾身病痛,隻身去了遠隔千山萬水的秘魯,到古老部落裡尋覓人類文明的源頭與真相,這是冒了生命危險的,行前她非常清楚,自己也許回不來了,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路……
張潔實在是太優秀了,白紙黑字,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文學珍寶,夠我們的孩子、孫子、子子孫孫閱讀與研讀。她是中華民族走到當代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其灼灼的藝術光芒永遠不會熄滅——每念及此,我心痛,喘不上氣來,我堅信她的骨灰終有一天會回到故裡,不然老天爺也會看不下去的。
前面說過,張潔就是不准我們喊她“老師”,只准直呼“張潔”,並結結實實地砌了一堵牆,擋住我們的任何“反抗”。這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給我造成了相當的不適應,你說,北京人是多麼講究長幼尊卑禮節的群體,從小在這種氛圍裡長大的我,怎麼也做不到直呼「張潔」呀。但在她的本真、不裝、不自我感覺良好、不毫無理由地傲視別人的一派純粹面前,我,還有幾位女作家閨蜜,都被這堵牆撞得頭破血流。我們只好從命,大家一起互相努著勁兒,喊出她的名字。以後,隨著情感的遞進,最後竟也漸漸變得行雲流水般自然順暢了。
張潔的文學水準在中國當代作家中處於最前端,這是大家都公認的,她的作品也受到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至今,《無字》《方舟》《從森林裡來的孩子》《愛,是不能忘記的》《揀麥穗》等作品,依然活在讀者心中。張潔在文學的標準上對自己的要求是極高的,我曾感嘆她用寫散文的態度寫長篇小說,她寫給我們《光明日報》副刊的稿子也是這樣,每篇來稿都是經典,幾乎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用改。她對文學真是嘔心瀝血,給所有作家和文學寫作者立起了一個標桿,更是我自己終身學習的榜樣!
還有一點,我個人最推崇、要學習張潔的,是她對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感。張潔始終是站在新時期文學潮頭的作家,這一代作家對這片土地愛得無比深沉,經歷了十年浩劫的大破壞之後,內心都明鏡高懸,希望用自己的筆把國家變得更好。所以,他們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文學執念,他們的作品不沉溺於風花雪月,不汲汲於個人名利場,而是始終關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文明力量的生長。張潔雖然是女性作家,但可堪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懷念,也是不能忘記的。張潔,魂兮歸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2日15版)
資料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