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喻琰 綜合報道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得主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1981年獲得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有媒體統計,袁隆平共獲得國內國際大獎多達67項。這些獎項、榮譽記錄了袁隆平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19歲那年,不顧父母的反對,袁隆平堅持學農。因經歷大饑荒,深刻體會到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60年代,袁隆平做出了重大人生選擇:從事水稻研究。自1962年開始,近60年來,袁隆平和他的水稻研究形影不離,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曾寄語年輕人:“我希望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
回眸袁隆平的一生,不僅其雜交水稻研究成就值得傳頌,生平的一些小事也值得記錄、講述。
因特定的個性和性情,青年時代的袁隆平被大學同學鑑定為「自由散漫」。他曾向記者這樣形容自己:「我有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20多歲的肌肉彈性!」晚年,袁隆平仍心繫水稻研究,他的秘書曾透露說,哪天不讓袁老看一眼田,他心裡就落空了。
不顧父母反對,堅持學農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在兄弟五個中排行老二。 1942年初秋,他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後來轉學至博學中學。
袁隆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於南京的東南大學,當過小學校長和督學,後來在平漢鐵路局工作,母親也是教師。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年幼的袁隆平隨父母北京、天津、江西贛州、湖北武漢、重慶和南京等地居住,主要在城市生活。
1949年,在大學填報專業時,19歲的袁隆平與父母發生了爭執。他的父母認為,學農很辛苦,建議填報理工或醫學專業,但當時袁隆平有自己的意見。最後,他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報考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果斷跳進「農門」。
學農是袁隆平從小產生的志趣。據他介紹,上小學時,老師帶他們去參觀一個園藝場,看到各式的花草果木,他對這種田園之美、農藝之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書,最初他研究地瓜、番茄的育種栽培。就在這裡,袁隆平看到有人餓死在路邊,意識到只有稻米才是農夫的救命糧。
「在上個世紀60年代飢荒的時候,我體會到糧食的重要性,沒有糧食吃什麼事幹不出來,所以我決定從事水稻的研究。」袁隆平說。
不看一眼田,心裡就落空了
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年近九旬的袁隆平接受採訪時說,自己還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夢想試驗田裡的超級雜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我坐在禾下悠閒地納涼;另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自1962年開始,近60年來,袁隆平的心一直在水稻研究上。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心仍在試驗田裡。
為推進國家糧食安全,袁隆平提出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公斤攻關目標。 2020年12月20日,在海南三亞召開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公斤計畫啟動會,並成立袁隆平為首席科學家的計畫攻關領導小組。今年5月9日,袁隆平的「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測產傳喜訊:平均英畝1004.83公斤。
「他沒覺得自己應該休息。雜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裡,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隆平的秘書楊耀松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
為方便研究,湖南省農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塊試驗田。只要在長沙,袁隆平每天都要看上好幾遍。楊耀松說,哪天不讓袁老看一眼田,他心裡就落空了。以這塊田為例,其實他站在自家窗旁就能看到,但他依然堅持每天下樓去田裡。
生活節儉,不坐頭等艙
生前,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根據新華網2007年報道,袁隆平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他有還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有一次,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裡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衫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
身為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頭等艙,但他從來都是買經濟艙的票。有一次,買機票的同志考慮他工作連軸轉了幾天,為了讓他在飛機上休息得舒適一點,就買了頭等艙的票。登機前,他才發現是頭等艙,硬逼送行的秘書退掉頭等艙,換了經濟艙。
袁隆平對自己“小氣”,對他人卻很大方,一直樂於盡全力幫助他人。他帶的一位博士生,是從農村出來的,家庭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從自己的薪水寄了2000元。
袁隆平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幾乎都捐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 1981年,袁隆平獲得了我國第一個,也是止唯一一個特等發明獎,有10萬元獎金,自己只留了5000元,其它都分給同事、同行了。
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附近,有一家名為「曹氏民剪」的理髮店,從2003年9月開起,袁隆平常來這裡剪頭髮。
開業10多年,剪頭髮的費用從5元漲到了20元。店主曹小平受訪時說,袁隆平重感情,一直是小店的忠實顧客,還親自題寫了店名;她不願收袁隆平的錢,但袁隆平每次都會把錢塞給她。
希望有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
生前,袁隆平關心青年的成長,曾多次寄語、勉勵青年。
2002年2月26日,袁隆平受邀到武漢市矯口區與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一個中學生說,他看到一篇報道,說袁院士累倒在稻田裡還不放棄研究,非常敬佩。袁隆平連忙澄清:“一定不要受到誤導,累倒還工作不值得提倡。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從來沒有在農田裡累倒過……”
2019年9月26日,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的學生們給袁隆平請教其“成功的秘訣”,袁隆平通過以視頻方式回信:“有人問我,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我想我沒有什麼秘訣,我的體會是8個字,知識、汗水、靈感和機會。
2020年9月8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將至,農業農村部聯合央視等舉辦的金秋消費季「為老鄉拼一單」大型直播活動中。當時,袁隆平寄語年輕人:“我希望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
同年9月,在結束一場活動休息間隙,因身體疲憊,袁隆平不方便接受採訪。當聽到有學生想跟他合影,他立刻起身,帶著笑容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馬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