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簡介及作品風格(理學鼻祖周敦頤,千古文章後人頌)

2023-01-18週敦頤

週敦頤

《愛蓮說》/周敦頤

《愛蓮說》原文/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於這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篇文章出自一千多年前的我國著名理學鼻祖周敦頤先生之手,他的理學思想對後人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周敦頤先生簡介

週敦頤

全國最高石雕週敦頤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周敦頤的一生。周敦頤一生清廉,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北宋哲學家,理學奠基者,湖湘文化先驅者,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主要哲學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 ,文學作品有《愛蓮說》、《拙賦》、《養心亭記》等。

周敦頤作為出生在湖南道州第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湖湘學人,他上承孔孟血統和儒家傳統的《易》《庸》之學,下啟宋明儒學的整體發展,不僅是」千年湘學」的開山鼻祖,更是宋以來中國思想發展的「活水源頭」。在中國思想史上,與孔子、孟子、二程、朱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之被譽為「道家宗主」而「理學開山」。

周敦頤一生為官,清廉愛民,在當時享有崇高的聲譽。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在《濂溪辭併序》中評價他說:「不卑小官,職思其憂。論法常欲與民決訟,得情而不喜。其為小吏,在江湖郡縣,蓋十五年,所至輒可傳。人中,週濂溪官位並不高,但他“不卑小官”,不計較自己的名位,而是志在“洗冤澤物”,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這在封建社會的官吏中是難能可貴的,可謂「官吏」之典範。

賦詞賞花

蝶戀花.敦頤

吾道濂溪風光好,疊翠縈青,萬壑千疇繞。

舊隱漁磯欹鶴老,蓮蓬醉臥吟蕃草。

吾喜敦頤承厚道,砥礪前行,悟道求真妙。

聖賢遺風作燭照,高潔品性千秋耀。

週敦頤

註:道縣敦頤學校是為了紀念理學鼻祖周敦頤先生而創建的一所示範性重點初級中學。本校現有學生2800餘人,教師156人。學校努力打造「品質+特色」 學校,培養 」文化+特長」學生的「敦頤教育」知名品牌。

觀《愛蓮說有感》

  1. 觀《愛蓮說》有感(新聲韻)

廉潔清正見高標,

敢鬥貪官懲惡僚。

水利惠民兼義教,

聲播朝野到今朝。

2.觀《愛蓮說》有感(新聲韻)

為官切莫利燻心,

且看元公守本真。

事系民生無鉅細,

聲關國譽較毫分。

憐侄不為謀職使,

蒞任但求安夢魂。

感動後人長記取,

口碑自古在黎民。

走進理學聖地,傳承國學文化

週敦頤

莘莘學子在濂溪故裡朗誦《愛蓮說》

周敦頤故居、濂溪書院是理學鼻祖周敦頤老先生居住過的地方,他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那膾炙人口的《愛蓮說》,他的思想影響深遠,走進理學聖地,充分感受國學文化的洗禮、秉持敦頤遺風,學習周敦頤聖潔的情操我們責無旁貸。如今到濂溪書院進行社團活動的單位絡繹不絕,每天都有遊客參觀拜訪。因此,2009年,周敦頤故裡被評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9年,被授予“中國理學文化之鄉”,2020年,周敦頤故裡——月岩,被確認為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