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父親是誰的故事(大禹治水背後的那些故事)

2024-07-11大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一直到現在都廣為傳頌。而且大禹治水途中"三國家門而不入"至今仍廣為流傳。今天,我們來扯扯大禹治水背後的那些故事。

大禹

傳說在帝堯時期,天下有了洪水。帝堯讓臣子推薦治水的人才,大家就推薦了黃。黃是大禹的父親。帝堯認為黃有性格缺點,"負命毀族",不適合治水。但當時眼下又找不到更好的人才,只好把黃派了出去,結果九年也沒有把洪水治好。

大禹

黃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黃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黃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黃就死在那裡。

大禹

黃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 "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

我搭乘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樹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

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提供民眾穀物 和肉食。也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 "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

大禹

於是,此後大禹就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

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裡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農作物了。

大禹

傳說發大水的時候禹剛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大禹因為治水有功,就被舜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因此,在舜死後。大禹便接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後來大禹命人鑄造了象徵九州和平的九鼎,這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產品出現的剩餘,那些氏族部落的領袖們利用自己的權利,將剩餘產品據為己有,以公有製形式存在的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大禹死後,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有製國家。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尊稱他為"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