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簡介(-莫言的10部經典作品)

2022-10-17莫言

大家好,我是船尾,我的人生還有一個主題,就是寫作。這也是我與生俱來的品性,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寫出什麼了不起的作品。


2012年10月11日丨中國作家莫言成為中國首位以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一時間莫言的書在網路上大賣。莫言出生的老家房子也在當時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

莫言

2012年,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

有許多人對莫言冷嘲熱諷的聲音不絕於耳,更有甚者在他們看來莫言的書是對國人的一種「醜化」。是為了去迎合西方人的文學喜好,才可以評論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中國著名作家。他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寫實影響,寫的是一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在廣大讀者的心中,莫言作品的分量也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莫言作品中最經典的十部。

莫言

《豐乳肥臀》:謳歌生命意義與偉大母性

內容簡介:《豐乳肥臀》是莫言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的母親有八個女兒。母親的」肥臀」生了這些女兒,母親的」豐乳」哺育了這些女兒。這些女兒長大後,連結他們的丈夫,所帶給母親的只有無窮無盡地災難和痛苦。

《豐乳肥臀》是莫言寫給他去世的母親的一部作品,這部長達50萬字的小說初稿花了83天時間寫完。

在這本書中,作者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

在這本書的捲前語上,作者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 但這本書,其實是獻給天下母親的,就像他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縱觀整篇小說,這是一部具有相當力度與厚度的作品,它蘊含了作家對生命、母親、歷史的深沉思索,對於社會歷史與時代問題的獨特、新穎的思考與探索。具有強烈的思想性與獨創性。

經典文字:

  • 每逢改朝換代,頭髮上就要翻花樣。
  • 風向倒轉的間隙裡,億萬根麥芒撥動著空氣。麥子在竊竊私語、喃喃低語,交流可怕的訊息。
  • 他的臉上除了能表現出愚蠢的笑容外,還能表現出深不可測的沉思默想,表現出化石般的荒涼,表現出麻木的悲痛。
  • 毒不過黃蜂針,狠不過郎中心。
  • 鷹對屍首也有興趣,它們也是噬腐者,但它們不與烏鴉合流,保持著虛偽的高傲態度。

莫言

《蛙》:新中國近60年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內容簡介:《蛙》是莫言醞釀十多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創作的第十一部長篇小說,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以新中國近60年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透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複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複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說結構新穎而縝密,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信構成。前四封信附有關於當了50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的長篇敘事,當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則附有一部關於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話劇。

因此,這是一部將書信、後設小說敘事和戲劇巧妙地融合雜揉為一體、拓寬了小說藝術表現空間的作品;是莫言創作中的又一次具有開創意義的藝術嘗試。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反映弱勢群體生存狀態

內容簡介:《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創作的一部體現中國作家良知、反映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以農民發起的」蒜薹事件」展開的一系列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政府和農民之間糾纏的故事。 這是莫言的一部長篇小說力作,一部為民請命的傑作。小說以「蒜薹事件」為經,以高羊、高馬、金菊、方四叔、方四嬸的生活經歷為緯,深刻地、多角度多側面地描寫了農民當時當下的生存狀態,以及由此引發的悲劇故事。並剖析了農村文化的落後、思想的貧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導致「方四叔車輪下慘死」、「金菊上吊自殺」種種悲劇發生的原因。

莫言

《生死與疲倦》:農夫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內容簡介:《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並透過生死輪迴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裡他為自己喊冤。

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著六道輪迴,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一世為猴……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未離開這塊土地。

小說正是透過他的眼睛,準確地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化。

地主最後終於又轉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癒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生時的種種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

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並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這部小說是莫言在藝術上向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巨制;關於生命的六道輪回想像撐起了這座氣勢宏大的文學建築,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小說《生死疲勞》獲得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莫言

《紅高粱家族》:高密東北鄉對抗日本侵略者英雄悲壯的舞劇

內容簡介:《紅高粱家族》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紅高粱家族》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主要透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餘佔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讚歌。 《紅高粱》主線是」爺爺」餘佔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塑造時代背景時,莫言透過狂歡式的語言形式給讀者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時代情緒,既有壓抑、荒涼、淒楚、沉悶,又有歡樂、抗爭、激憤,在這種複雜的情緒下奏響時代的旋律,在衝突與糾結之間表達一種憂鬱的悲劇感,有動盪不安的社會給人民造成的禍患,有因為列強入侵帶給人民的毀滅性傷害。

莫言竭盡全力的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場面都進行了精心的雕刻,無論戰爭場面的大小,甚至人與野狗在吞噬屍體時的較量也用了極多的筆觸,展現了一幅幅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血淋淋的畫面。 在這些血肉交會之中,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

莫言

《檀香刑》:再現清末山東半島反殖民鬥爭

內容簡介:《檀香刑》是莫言潛心五年完成的一長篇新作。在這部神品妙構的小說中,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靈活現地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農民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

小說刻畫了一大批鮮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氣質的戲班班主孫丙、具有正義感的高密知縣錢丁、從京城刑部大堂告老還鄉的劊子手趙甲以及他們的女兒、幹女兒、兒媳婦孫眉娘、殘酷而狡猾的政治人物袁世凱等等。 「檀香刑」是一種類似西方「樁刑」的酷刑,農民領袖不幸遭此大難。小說情節以女主角眉娘與她的親爹、乾爹、公爹之間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開…

這部小說是對魔幻寫實主義和西方現代派小說的反動,更是對坊間流行的歷史小說的快意叫板,全書具有民間文學那種雅俗共賞,人相傳誦的生動性。

作者用公然炫技的「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模式,將一個千頭萬緒的故事講述得時而讓人毛骨悚然,時而又讓人柔情萬種。

莫言

《白狗鞦韆架》:莫言短篇小說集

內容簡介:《白狗鞦韆架》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於一九八五年四月發表的一部短篇小說。 小說以倒敘手法, 敘寫一個離鄉十年的讀書人井河回鄉與昔日戀人暖重逢的故事。

這篇小說開頭描述了井河和溫暖十年後的重逢;當了大學教師的井河衣錦還鄉,暖變成一個貧窮邋遢的普通村婦。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孩暖由於意外而從鞦韆上跌下來變殘疾,最後嫁給啞巴,艱辛的農作使她變為粗俗的農婦。井河後來上大學,眼瞎的暖嫁給鄰村的啞巴,生了三個小啞巴。結尾寫暖騙過丈夫去鎮上買布,白狗把井河引到了高樑地,暖提出了一個讓井河無法拒絕的要求,就是想要一個會說話的孩子。

到此,小說戛然而止。

它以近乎殘酷的筆調展現了暖人生歷程的起伏轉折。昔年能歌善唱的暖日日面對的是口不能言的四個啞巴,出語粗鄙的村婦「個眼暖」曾經是嫵媚可人的青春玉女。小說的力量來自結尾,前面的屈抑都是為了此刻的迸發和升騰。

小說採用描述一個讀書人回鄉的見聞及感受這一慣常寫法,用夾敘夾憶的寫作方式將過去發生的事和現在的情景交錯敘述,人物和故事漸漸浮現。

由《白狗鞦韆架》改編的電影《暖》,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影展金麒麟大獎。

莫言

《四十一炮》:懺悔自我罪惡 趨近神聖

內容簡介:莫言表示,在高密縣如果一個孩子愛說謊,特別會編排故事,人們就叫他「炮」孩兒。當一群小孩成為年輕人時,在他的記憶裡人們可以看出有很多東西都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虛幻的成分很多。

於是莫言回想小時候的故事,他小的時候就是個「炮」孩兒,雖然年輕人現在已經20多歲了,但他所經歷的傳奇故事是經不起推敲的,依然是隨口「炮」出來的。於是在2003創作了小說《四十一炮》。

《四十一炮》以作者莫言以家鄉山東高密的民俗文化以及20世紀90年代初的農村改革為背景,講述了透過身體已經長得很大、精神心理卻仍舊停留在少年時代的主角羅小通狂歡化的訴說,重建了人生的少年時光,,寫了農村改革初期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激烈衝突,揭示人性的裂變的同時,寫出了人們在是非標準、倫理道德上的混沌與迷惘。 2004年獲得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莫言

《歡樂》:莫言中篇小說集

內容簡介:《歡樂》收入的莫言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八部中篇小說,包括最早完成於1983年的《流水》,1985年讓莫言在文壇一舉成名的《透明的紅蘿蔔》,以及《球狀閃電》、《金髮嬰兒》、《爆炸》、《歡樂》、《野種》和《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這些小說不僅藝術風格鮮明,而且各具特色和爆發力。其中,小說《透明的紅蘿蔔》成功地塑造了被侮辱、被忽視的黑孩形象。

小說《歡樂》以第二人稱敘述,描寫一個對土地還有仇恨、對女性極度渴望的鄉村中學復讀生的苦澀經歷和內心世界,以及他和「醜陋」母親的艱難生活。

莫言

《酒國》:表現官場酒文化的反腐敗小說

內容簡介:《酒國》是莫言於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將現實批判鋒芒推向極致,並在敘事實驗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和創新的長篇力作。在小說中,省民檢察院特級偵察兵丁鉤兒到酒國市調查一個特殊案子;但到酒國市的人沒有誰能經得起誘惑,在權力、美酒和女人之間周旋的過程中,丁鉤兒雖不斷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後卻醉酒淹死在茅廁。

透過丁鉤兒的故事,小說犀利地揭示了這個社會的可怕奧秘。與丁鉤兒故事並行的是出現在小說中的作者與酒國市文學青年李一斗關於文學創作的通信,以及李一斗創作的小說作品;這些小說作品在風格上五花八門,堪稱是小說文體的“滿漢全席」。本書法語版獲得2001年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寫在最後:

莫言對於外界的各種質疑聲,從未做出回應,他唯一的一次回應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座談會那天。

面對記者提出的問題,他十分平靜地說:“面對這些批評,我將會受益終生”,“從獲獎至今,我彷彿經歷了一場洗禮,如同一面鏡子,看到人心,看到世俗,也看到自己”,然後,他就再也什麼都沒說過了。

莫言

—–end—–

作者: 船尾,一個熱愛文字的車廠工程師,閱讀、寫作,留下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