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原理是誰提出來的(科學家—墨子)

2024-07-12墨子

墨子,名 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曾擔任宋國大夫。一講起墨子,大家想的最多的是他是思想兼愛非攻,意思就是大家如果互相相愛的話,就不會互相攻擊,人人和平共處,社會大同。其實除了思想先進外,墨子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造詣非常之高。

墨子

墨子的知識掌握面涉及了幾何學,數學,物理學,力學,天體學,聲學,光學等等。

1.力學

墨子在(經上)指出:力,刑(形)之所以奮也。翻譯過來就是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這裡的奮可以解釋為動,但是不是相對於靜止的動,而是一種變化的動,由靜止狀態變成一種運動的狀態,由直線運動變成加速度運動或是曲線運動的動。從這裡可以看出,墨子對於力學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而是深入思考的。在那個存在原始社會的世界裡,墨子提出這個觀點,比牛頓早1900多年,實難可貴。

墨子

2. 光學

小孔成像,大家應該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小孔成像的是誰呢,沒錯就是墨子。在(墨子經下)記載: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首敝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障內也。意思是光線照在人身上,射在下面的反射到高出,射在高出的反射到下面,所以成了倒影。直立的人透過針孔成像,投影就變成倒立的。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這可是為後來照相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我們以後照相時,別只想著照相,也想想墨子他老人家吧。

墨子

3. 數學

墨子提出的數學概念有「平」,「同長」,「中」,「厚」,「直」,「圜」,「方」,「倍」等。墨子是中國第一個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特別在幾何學和立體幾何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原理性的東西,一旦促進的生產的發展,就能更好的提現它的價值。這正是他原理的可貴之處。

墨子

墨子之所以在各個領域都有成就不僅僅在於他天賦秉異,更主要的是他肯鑽研的精神,他提出的任何東西都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思熟慮後的原理。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