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是我們都清楚的,《滿江紅》就是出自岳飛。但同樣我們很關心的就是秦檜的下場,我們都知道秦檜陷害岳飛的故事,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岳飛死後秦檜的下場吧。
1127年,北宋滅亡之時,秦檜隨宋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北去。 3年後秦檜突然攜全家而歸,十分神秘。秦檜回到朝廷後,正被金軍追殺得四處逃竄的宋高宗,像撿到了一根救命草一樣,立刻重用秦檜為禮部尚書,第二年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旋即又任命他為宰相,在大臣們的反對下,雖然短暫罷相,但自1138年始,宋高宗任秦檜為宰相,而且大部分時間是獨相,此後,秦檜專權近20年。
1141年,趙構與秦檧合謀,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殺害於大理寺獄中,取得向金和談資格,與金簽訂了《紹興和議》,規定:金把宋徽宗的棺材和宋高宗的母親韋氏送還;宋向金稱臣,金冊封趙構為皇帝;宋每年向金納貢銀及絹各25萬兩匹。從此,趙構最終以做金人奴才的形式,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榮華富貴。以上這些,就是趙構要重用秦檜為宰相和殺害岳飛的根本原因。那麼,岳飛死後,秦檜的下場如何呢?
1155年,66歲的秦檧,在宰相任上因病去世,榮貴一生。秦檜生病期間,宋高宗多次到秦檜位於臨安望仙橋附近的宰相府,親自探望秦檜,噓寒問暖,極度關心。秦檜去世後,宋高宗贈秦檜"申王",諡號"忠獻"。 《諫法》說:"危身奉上曰忠,知質有聖曰獻",到秦檜去世的時候止,兩宋兩百年間諦號"忠獻"的僅僅三人,分別是趙普、韓琦和張浚,也是極度寵幸。
宋高宗也親自為秦檜墳墓題寫神道碑額,題字:"決策元功,精忠全德",把秦檜當作大功臣、大忠臣表彰。對於秦檜這個在投降上為人所詛咒的人來說,真可謂生受寵幸,死備哀榮。同時,秦檜在南宋朝廷和皇帝宋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和分量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重,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加緊策劃讓其子秦熺繼丞相位。秦熺憑藉秦檜的權勢,先成為科舉榜眼,接著一路高升,6年之間就官至樞密院事,地位僅次於秦檜。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檜,是因為他還有利用的價值,如今秦檜將死,高宗當然不願意看到另一個權相來威脅自己。十月,高宗親臨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熺迫不及待地問:"由誰代任宰相之職?"高宗冷冷地答道:"這件事不是你應該問的!"這等於明確拒絕了秦熺繼承相位的要求,秦檜父子的如意算盤就空了。次日,秦檜、其子秦熺、其孫秦塤和秦堪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檜當夜一命嗚呼。
官方給秦檜評價作定性更改,那是秦檜過世後五十多年的事了。宋寧宗開禧年間,時為宰相的韓侂冑籌備北伐,為鼓舞全民抗金鬥志,朝廷開始追封岳飛為"鄂王",為韓世忠建廟,並追奪秦檜王爵,改其諡號為"謬醜",所謂"名與實爽曰謬,怙威肆行曰醜",一時人心大快。
在秦檜死後的幾十年間,雖然南宋朝野對秦檜生前的政策和作為,有過一些爭議,不過,在南宋官方,卻從未明文否定宋高宗對秦檜的評價,民間也沒有一邊倒形成甚囂塵上的議論風潮。
不難看出,秦檜生前備受恩寵,榮貴至極。死後五十年,才有人公開對他批評,評價才作更改,而這時,他早已化作朽木一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