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滄海明月生
杜甫
西元765年,時任劍南節度使的嚴武暴斃於成都,年39歲。
好友杜甫在喪禮上為他寫了《八哀詩·贈與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
其中「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兩句,將其與安貧樂道的顏回、西漢才子賈誼相提並論。
一生潦倒失意的杜甫,憂國憂民品性高潔,鮮有阿諛奉承之舉,然而這兩句詩卻是憑實力打臉。
因為棺材裡的嚴武,生前絕不是善茬。
{不}01{/否}
惡魔發跡
嚴武,字季鷹,唐玄宗時中書侍郎嚴挺之的兒子,自幼少年老成,日常行事常有驚人之舉。
8歲那年,嚴武無意間撞見母親裴氏獨自哭泣,一問才知道父親獨寵姬妾英娘,對年老色衰的裴氏百般刁難。
於是有一天,趁著英娘熟睡,嚴武手執尖錐,將她頭紮稀爛。
僕人們目睹慘烈,對這位小惡魔也是心有餘悸,集體向嚴挺之求情:“小公子與英娘嬉戲,不小心失手殺了她。”
嚴武卻理直氣壯地大喊:“天下豈有厚姬妾而虐待妻子的臣子?人就是我故意殺的。”
嚴挺之聽罷,:“真是我嚴挺之的好兒子!”
虎爸嚴挺之這句感嘆究竟是讚許,還是無奈,說不好。
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達不到判刑標準,8歲的殺人犯嚴武逃脫了法律制裁。
《新唐書》中道:
「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容,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而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錐就英寢,碎其首。
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奉命留守的太子李亨,在部將的擁戴下搖身一變成了唐肅宗,木已成舟,遠在西川避難的唐玄宗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對於那些鬱鬱不得志的人而言,這也是一個重新選擇人生的機會。
時年30的嚴武,父親亡故後成了京漂。
宰相房琯早年和嚴挺之有些交情,在他的舉薦下,嚴武繞過了科舉,擔任綿州刺史不久升任為劍南節度使,並由此走向了人生巔峰。
{不}02{/否}
驕悍強人
吐蕃人對中原一直心存覬覦,常年派兵侵襲。
大唐面對這個地廣人稀的邊陲小國也是鞭長莫及,縱然是一代雄主李世民,也不得不將宗氏女封為文成公主用於和親。
更別說如今胡人叛亂,若是吐蕃與叛軍兩面夾擊,則大唐危矣!
西元763年,唐玄宗、唐肅宗相繼駕崩,唐代宗李豫即位。
奉詔入京的嚴武被任命為黃門侍郎,監修唐玄宗父子的陵寢。
工期進行到一半,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佔據西川扼守劍閣,切斷巴蜀通往長安的棧道,企圖自立為王。
更危險的是,吐蕃趁機發難,相繼攻陷了蜀地三州。
以寫邊塞詩聞名的高適此時正主政西川,事實證明,這個動不動就寫鐵甲雕弓的詩人,並沒有太多實戰經驗。
無力抵抗的高適連連向朝廷告急,臨危受命的嚴武再次以劍南節度使的身份前往蜀中平叛。
西元764年7月,手握重兵的嚴武率兵西徵,一出手就驚艷了天下。
在當狗城(四川理縣西南部),他以極小的傷亡擊潰吐蕃主力,殺敵七萬;
一個月後他又率軍乘勝追擊,將吐蕃人佔據的地盤,全部重新納入大唐的版圖。
嚴武一戰成名,朝野震驚。
大唐開國一百多年對吐蕃也罕有如此戰績,大喜過望的唐代宗下旨,封嚴武為鄭國公。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
登上人生巔峰的嚴武,內心的慾望迅速膨脹。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
嚴武在蜀中廣建豪宅,姬妾成群,僕役無數,儼然成了蜀中的皇宮。
廚子燒道菜合胃口、舞姬回眸一笑,嚴武立刻“賞,賞,賞”,出手就是百萬。
如此奢靡的生活例如導致高額的財政空虛,為此嚴武在蜀中橫徵暴斂,以致於當地百姓叫苦連天——誰想嚴武的搜刮比燒殺搶掠吐蕃人更甚!
誰讓我一時不快活,我就讓他一世不快活!
嚴武可能沒有說過這句話,但卻是這麼做的。
梓州刺史章彝拜見他時禮節不周,被惱羞成怒的嚴武當場杖殺。
消息一出,蜀中人人自危。
倒是有位大咖早就看出他不是啥好鳥,還寫了首詩規勸世人不要到蜀地來,而這首詩一千多年後還成了語文教材上的經典篇目。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此為其中一種。)
{不}03{/否}
好友反目
大咖叫李白,那首詩是《蜀道難》。
李白這樣的人精,當然不會在詩中直接揭露嚴武的暴行,他用隱晦的筆觸這樣寫道: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李白在詩中,勸人早還家,那兩人其實都是他好友。
一位是嚴武的伯樂房琯,另一位是詩聖杜甫。
這倒不是李白獨具慧眼,而是嚴武人品之低劣,早有跡象可循。
嚴武在蜀中混得風生水起時,宰相房琯在朝中受排擠被貶黜蜀。
兩人相見時,嚴武竟對恩公房琯頤指氣使:不要和我套近乎,注意分辨上下級關係。
而相對於房琯,杜甫的遭遇可謂險象環生。
兩人的交情,還得從上一輩說起。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和嚴武的父親嚴挺之是至交好友,雖然比杜甫小14歲,但嚴武依然將杜甫視為發小。
當得知杜甫流落到成都,已是劍南節度使的嚴武便誠心邀請他出任府中的幕僚,並舉薦他擔任節度使參謀和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
縱觀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失所意途失意,這個職位是他政治生命的頂點,後世所稱的“杜工部”,即源於此。
出於對嚴武的感謝,杜甫先後為他寫了二十多首讚詩,要知道他畢生所著也不過1500首。
嚴武對杜甫也不錯,杜甫對嚴武的感恩也是出自真心。
但對於嚴武的奢靡之舉,杜甫不太看得上。
對於這位落魄的發小,嚴武的厚待中,也存在著居高臨下的施捨。
譬如他在公眾場合稱呼杜甫為「杜二」。
杜甫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稱杜二也是名副其實,不過嚴武這樣將他視作家奴呼來喝去,也極大的傷害了杜甫的自尊。
一次酒醉,杜甫闖入嚴武的臥榻旁,對著嚴武嘆息道:“嚴挺之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
在那個年代,當面直呼某人先輩的名諱,是極大的不尊重。
嚴武礙於情面沒有發作,內心卻起了殺心。
《新唐書杜甫傳》:
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
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所幸嚴武的母親裴氏深知兒子的心狠手辣,用一艘小船,送杜甫一家離開了成都。
嚴武的惡名,逐漸被朝廷得知。
幾個月後,嚴武突然離奇死亡了。
人死為大,朝廷不但沒有追究,還追贈他為尚書左僕射。
《新唐書杜甫傳》:
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
{不}04{/否}
嚴武為何死的這般巧合?真實情形不得而知。
但在創作於北宋年間的《太平廣記》裡,卻描繪得繪聲繪色。
說嚴武早年在京城居住時,鄰家有位美女艷絕天下,於是他收買了美女身邊的侍女,兩人非法同居了個把月。
擔心時間長了事蹟敗露,嚴武企圖帶她到淮河一帶定居。
美女的父親發現後報官,嚴武隨即被列為通緝犯,自知難逃的他用酒將美女灌醉,解下琵琶弦將其勒死,再將屍體拋入水中。
西元765年深夜,睡夢中的嚴武突然被一披頭散發的女鬼驚醒,那女鬼指著他大罵:「我本是名門閨秀,失德失節與你私奔,沒有半點辜負你,你卻殘忍將我殺死,我已經告到冥府,會有冥官替我索命報仇!
嚴武嚇得慘叫,等家人趕來時,發現他早已氣絕。
這個故事有幾分是真,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嚴武死後,繼任者劍南節度使郭英與嚴武的部將崔旰不合,雙方紛爭不已,郭英被殺後,他的部將又討伐崔旰。
蜀中再度陷入內亂…
杜甫困難的時候,真正幫他的哥們,與杜甫交心之人,就高適和嚴武兩人兒。
高適以後再說。
那李白呢?更多是偶像。
單看「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這兩句,杜甫確實打臉。但摻上情誼,就情理了。
so,與人交往,記住兩句話:
一,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親
關係再好也要有點界線感,不論與誰
二,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一般人初識比較客氣拘謹,混熟之後就容易馬虎怠慢,以致不和甚至鬧翻
朋友如此,夫妻尤甚!